编者按:
在我们医院,有这样一群平凡而又美丽的人,他们是医生、护士、保安、管理员、干部……他们朴实无私助人为乐;他们呕心沥血爱岗敬业;他们医者仁心善待病患;他们默默坚守甘愿奉献!他们是医院的普通一员,但他们却以满满的正能量,成为我们身边核心价值观鲜活的实践者!他们岗位不同,或许也并不完美,但他们的凡人善举传递着道德的力量,他们的大爱情怀诠释着医者的圣洁和光芒!他们绽放自己,芬芳别人!他们崇高的品格和人性的光辉足以点亮每个人的心房,照亮每个人前行的脚步!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闪光事迹,来体会身边的感动,触摸身边的感动,珍藏身边的感动,进而延续身边的感动,并将感动化作积极行动的力量,共同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为擦亮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这个响亮品牌而加油、助力、添彩!为好人点赞!为附三点赞!榜样就在身边,让我们向身边好人看齐!
点赞·敬业
把医院当家来守护---张涛
.jpg)
窗户插销,配电布线,爬杆检修,下地沟查漏止水、清除残渣污垢……总务科管理员张涛的工作每桩每件都与医院正常运行休戚相关。自担任维修工以来,只要有需要,无论多晚,即便是大年三十,张涛都会赶到连夜修理。在近零下30℃极寒中趴在地上处理漏水管道;来不及换湿衣顶着刺骨寒风取配件;水管爆裂,二话不说,趟着水趴在地上全身湿透;强风下,冒着生命危险爬上高楼维修被掀起的房顶……多年来,他始终如一,爱岗敬业、朴实勤劳、无私奉献。面对大家的称赞,张涛说:“医院就是咱的家,家里有事肯定要随叫随到,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点评:无怨无悔,爱院如家。张涛坚守岗位近三十年,苦、累、脏,他在所不辞,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他捧出了全部真诚,只因将医院当做家来守护。张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点赞·助人
我是你的眼---邵月春

从2013年10月的一天开始,因为在医院电梯的一次偶然邂逅,曾经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盲人患者马丽翠和腔镜室护士邵月春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开始,每周一、三、五,邵月春和爱人关海涛都开车免费接送盲人患者马丽翠来医院接受透析治疗,透析四个小时后,她和爱人还要送马丽翠回家,两年来风雨无阻,直至马丽翠病逝。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因为有了邵月春以及很多关心她的好心人,马丽翠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温暖。她曾经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是邵月春让我感受到了亲人一样的温暖,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人间自有真情在。”
点评:雪中送炭,出手相援。邵月春愿做马丽翠的眼,给她以光明、给她以关爱、给她以勇气、给她以希望。助人为乐是美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行善者,人人铭记之。
点赞·仁心
鲜花的力量---张文龙

张文龙是骨外二科的一名80后医生。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 始终坚持拒收患者红包,为贫困患者送爱心餐,“三八节”、“母亲节”,张文龙都会为自己所分管的患者送去一支鲜花和一份祝福。他的高尚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赞誉。张文龙说:“过节了送花给患者,就是想让她们心里温暖,虽身在医院但是应该让患者感受像家里一样。”每位患者出院,张文龙都会与患者互留联系方式,患者可随时打电话向他咨询。正是这样的真诚相待,张文龙和患者之间已不仅是医生与病患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和亲人。
点评:如果说,有一个地方,有鲜花的芳香,有笑声的爽朗,有温馨的感动,有康复的希望……也许张文龙所在的骨外二科就是那个地方。他医者仁心,为患者创造满意的就医体验,拉近了医患距离,有心如他,有爱如他。
点赞·奉献
猴年春节最温情的祝福---无偿献血

春节来临,市中心血站用血日趋紧张,为保障春节期间的临床用血,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医务科的精心组织下,向全院职工发出倡议,号召职工积极献血。全院职工响应号召热情参与,踊跃报名。2016年2月5日上午,在党委书记黄海涛、副院长孙庆顺、副院长武立刚亲自献血的表率作用下,仅短短的一个上午,我院近百名职工报名无偿献血,献血量总计为15500毫升,为缓解我市用血紧张奉献了一份爱心,贡献了一份力量。
点评:身为医务工作者,正是认识到血液在救死扶伤中的重要性,才希望通过捐出可以再生的血液,来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无偿献血,爱心无价。这是我院职工最温情的爱心传递,是赠予患者最温暖的生命礼物。
点赞·尽责
只为医院更好---徐庆嘉

医疗服务中心开展的“走基层送医服务”活动,既帮助外县医院、卫生院、卫生所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又将最佳医疗服务惠及百姓,同时也提高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医疗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庆嘉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一人行驶在送医外联的路上。一次大雪路滑难行,车掉进了沟里,当时四周无人,他顶着刺骨的寒风,艰难步行了几个小时才找到村民,帮忙把车抬上来。寒冬腊月他不顾感冒和痛风病的发作,依然一瘸一拐奔走在送医外联的路上。在他所负责的外联区域,已经有50余所医院与我院签署了协作协议,有60多所村卫生所挂牌为我院医疗服务站,有众多外县患者在他的帮助下,经过我院专家精心医治重获健康。
点评:风雨兼程四万多公里送医路,徐庆嘉用双脚一寸寸丈量,用真情一点点编织。多少个节假日不能与亲人团聚,多少次困苦他不言放弃……徐庆嘉把职责当成奋斗的源泉,把行动当成最好的语言!
点赞·无私
舍小家为“大家”---陈隽

春天是妇三科副主任陈隽年仅15岁的儿子最受煎熬的时节,因为孩子是严重的过敏性体质,而春季是敏感疾病的多发期,平时如果吃错一点儿或者碰到一些导致过敏的东西,孩子就会出现浑身发痒、呼吸道水肿等症状。可恰恰在此时,陈隽接到远赴漠河县医院进行对口支援任务,她没有一丝迟疑欣然应允。在整装待发的日子里,她经常把孩子叫到身前,千叮咛万嘱咐,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东西不能碰。她还去了孩子学校,拜托老师多关照,并且在孩子的书包里、餐桌上、床头边等凡是伸手能碰到的地方都放置了抗过敏药,并且在冰箱、门口及书桌上都贴了提示的小纸条。
点评:作为医生,当责任降临时,我们没有回答“不”的权利。唯有担起为医的重任,坚守初心,笃定前行!无私奉献,尽己之力去服务病患的需要,医心才会坦然。
点赞·诚信
拾金不昧---佟卫强

大年初一10时,保安佟卫强像往常一样在住院综合楼一楼巡逻。急诊外科诊室他发现一个遗失的手包。经查看,这个貌似普通的手包里除了身份证、驾驶证,还有人民币5000余元。身份证显示该患者为泰来县人。佟卫强一边向主管领导作汇报,一边急寻失主。在原地等候无果的情况下,佟卫强来到站前派出所,在值班民警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查询到失主的联系电话,中午12时,佟卫强将五千余元现金及证件物归原主。佟卫强说,平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不慎将财物遗失的情况,换做其他人也会拾金不昧,全力找寻失主的。能够物归原主,让失主过个好年,这件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点评:佟卫强拾金不昧弘扬了社会的正气,也折射出他的诚信和善良。如果诚信能成为我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金字招牌,那医患之间就多了一份信任与尊重,就医的环境就会更加的宽松和愉悦。
点赞·崇高
患者至上---毕丽丽

血液科毕丽丽医生休产假时,当听说科里患者多,医生们忙得不可开交时,她毅然决然做出选择,申请提前返岗。上班后,忙起来时常错过了给孩子送奶的时间,她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家人先给孩子喂点辅食,等腾出时间再回去给孩子多吃点。一次意外导致毕丽丽小腿骨折,可是她没有请一天病假,依然坚持工作。每天坐着轮椅往返于病房、诊室、办公室之间。到了孩子吃奶的时间,她就让婆婆每天上午和下午把孩子送到单位。面对同事和家人的劝说,她却说:“骨折需要养,患者的病却不能等,不能错失最佳救治时机,病人比我更需要治疗。”
点评:毕丽丽最为愧疚的或许是家人,是刚刚出生的宝宝。但是,她认为每时每刻和时间赛跑,和死神博弈是医生的天职,让那些面临绝望的患者重新获得新生活,才是医生这一职业的真正价值所在。
点赞·温暖
温暖是最好的“处方”----王禹

神经内二科年轻医生王禹,医技不是最高,学术也不是最深,但患者的点“赞”率却是最高,收到的表扬信最多。患者们称赞她最多的地方就是和蔼可亲、热情周到、百问不厌、细致入微。一位患者在表扬信中写道:我是一个老铁路工人,对医学一点都不懂,每当我向王大夫问这问那的时候,她无论怎么忙,都耐心给我讲。通过十几天的治疗,我的病不但得到了及时控制,而且还从王大夫那了解到我这个病是怎么得的,今后怎样从饮食、生活习惯方面注意。我住了半个月,我们病房大约就有12人次先后入院、出院。我发现这个王大夫不但对我好,而且对每一位患者都是这样耐心、周到。
点评:著名医学家裘法祖常说:“医学要有人的温度,要温暖病人。”王禹在一点一滴的言行中让患者感知到了医者的温情,这远远胜过有形的药物和手术。或许温暖,就是王禹开给患者最好的“处方”。
点赞·医风
素不相识 登门诊治----雍威

口腔科雍威医生在与患者素不相识的情况下,想患者之所想,主动上门到患者家为患者解除忧患,令患者及其家人深受感动。今年八十七岁的刘先生,由于身患脑梗十余年,现已卧床不起。几日前,突然不敢进食,口腔疼痛让老人浑身发抖,刘先生的家人到口腔病房联系住院事宜,接诊的雍威医生和颜悦色的安慰家属不要着急,也不要急于住院,要先看看病情。当得知老人已卧床多年,看病需要120急救车才能来到医院就诊时,雍威二话没说,拿起大衣说:“走,去你家里看看吧。”
点评:刘先生的家人在表扬信中写道:在当今还有像雍威医生这样冰清玉洁的好医生,视病人利益高于一切,把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既不图回报也不图索取,实属难寻。如果医院的每位医生都能像雍医生这样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为病人解难,那么医患关系悲剧就不会上演。
点赞·厚德
先治病后交费----心内四科
患者刘先生于夜晚9点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入住到心内四科,病情危重,急需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由于发病突然,刘先生及家人来的时候没能带上足够的现金预交医药费。值班医生当即请示沈彥祥主任,沈主任指示:“病人的命比什么都重要,立即为患者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先为患者治病,之后再让患者交齐费用。”随后沈主任和姜春玉副主任迅速赶到,在急诊下为刘先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为挽救刘先生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当刘先生的儿子从外地赶回,看到父亲病情已平稳时,难耐心中的激动与感谢,制作了一幅锦旗,书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心内四科救父命之恩。
点评:为了挽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争取抢救时间,实施快速救治,我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以来,已挽救了众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急救绿色通道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点赞·使命
践行医学誓言----援疆医疗队
为落实省卫生计生委选派专家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带教帮扶工作,医院选派了多名专业技术骨干力量远赴新疆开展援疆工作。援疆队员克服了极度干燥的气候、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巨大的昼夜温差、水土不服、语言障碍、远离亲人等种种困难,通过他们的“传、帮、带”,把附属三院的情怀和医疗技术带到了边疆,帮助当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进了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间的友谊和感情,为新疆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向优秀的援疆队员致敬!他们是:康复一科姜慧超、麻醉科谢江峰、消化一科王明涛、心内五科张北玉、神经外二科高风全、泌尿外科姜韬、消化二科李雪松、核磁科隋雪峰、重症监护室官占江、消化一科王迪、普外二科万劲松、皮肤科尹淑红、急诊科董枫、急诊科郭宇、皮肤科王靖波、消化二科陈丽娜。
点评:选择援疆,便是选择使命;选择援疆,便是选择奉献。我院援疆医疗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誓言,见证了附三人用大爱抒写的援疆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