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键时刻,透过错综复杂的症状与体征,迅速诊断疾病,及时精准救治,对病情瞬息万变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近日,我院神经内科与重症医学科联合成功救治一例极危重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经过神经内六科准确诊断,以及重症医学科应用我院首例“血浆置换术”精准施治,在医院的大力护航下,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出,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危在旦夕——精准诊断指引施治方向
“前期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将我父亲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目前,经过神经内六科的系统治疗,我父亲恢复的非常快,我们全家人特别感谢和感动。”当患者家属回忆起这半个月以来的生死考验仍然激动不已。究竟是怎样凶险的疾病让患者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
该患者69岁,男性,有高血压、脑梗塞病史,于6月27日入我院心内五科治疗。入院后第二天,该患者突然出现肌力进行性下降,咳嗽咳痰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言语费力,吐字不清的症状,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请我院神经内六科主任蒋丽艳、神经内一科张艳蕉主任、神经内科专家邵会权主任、重症医学部孟宪国主任会诊,蒋丽艳主任仔细分析病情,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该患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大,并提出治疗方案。
格林巴利综合症,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对称性多神经根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本病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由于本病患者常会出现长时间卧床,故容易并发坠积性肺炎、脓毒血症、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尿潴留、焦虑抑郁等症,且若病变累及呼吸肌可致死。据神经内六科主任蒋丽艳介绍,此患者发病急骤,病情迅速进展累及呼吸肌,发病凶险,临床比较少见。格林巴利综合症识别难度大,如不能及时识别,延误治疗时机,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转危为安——院首例血浆置换术成功
6月28日9点40分,病人转入重症医学科,在孟宪国主任的指导下,立即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静滴提高免疫力、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活血、清除自由基等综合治疗。6月30日,病人氧和下降,紧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7月2日,经过5天的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得到控制,但四肢的肌力发展为0-Ⅰ级。刻不容缓,孟宪国主任当机立断,行血浆置换术。
血浆置换法是一种近代血液净化疗法,治疗疾病的主要机理是排除体内致病因子。很多疾病的病理因子是不能用药物抑制和排出的,血浆置换法通过分离出全部或部分病理血浆,连同致病因子一并弃去,将细胞成分及剩余健康的血浆输回体内,清除了病理性物质,同时还有助于血浆因子功能的恢复。
与时间赛跑,孙庆顺副院长听闻此事后,立即开辟绿色通道,采购供应科组织采购,血库储备血浆。7月4日,重症医学科主任孟宪国为该患者行微创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该技术于2010年重症医学科率先在本市开展的新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为病人顺利做了血浆置换的第一个治疗。7月5日早,孟主任查房中,该患者居然笑了,并有了握手的动作。在5个治疗的血浆置换期间,患者病情好转日新月异:握手、抬手、抬脚、翻身,直至为其脱机、封堵、口入流食,期间医护完美配合,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看到患者一天天好起来,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喜在心里。7月13日,患者转入神经内六科病房继续治疗,家属转出ICU病房时握住护士长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医院不止有最好的住院环境,还有最好的医疗技术,还有你们这么贴心的一个团队,我们真幸运!”
目前,患者在神经内六科继续针对性治疗,同时配合中医康复治疗,恢复良好。短短半个月,患者经历了生与死的搏斗,家属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医护团队精密合作,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家属激动地说:“感谢医护人员,是他们挽救了我父亲的生命!”患者也激动地竖起了双手,老人家晶亮的眼神里分明闪动着对重生的激动和对医护人员的无声感谢!
重症医学科 李丽 宣传科 张吉媛


血浆置换术

患者开心的竖起手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