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用以征服跨越,把先祖踩在脚下,我勇敢;
崖,用一攀登向上,把引力抓在手中,我无畏。
选派援疆干部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地区经济、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维护新疆的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举措。万劲松作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普外二科的副主任,他响应号召,责无旁贷的成为一名援疆医生。
2016年3月,带着领导的嘱托,父母的叮咛,妻儿的思念,万劲松随队来到青河县。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北部,县城人口近2万人,76%是哈萨克族同胞。此次的受援单位是新疆东北部的青河县人民医院。万劲松工作的外科是综合大外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之一,外科设有住院床位共30多张,他主要负责乳腺和甲状腺外科的工作。
工作中,他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加班加点,对下级医生进行了指导、培训;生活中,他努力克服语言上的困难,与新同事多沟通勤交流,很快就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日常诊疗过程中,他始终强调要以患者为中心,医疗安全高于一切,在培养医疗观念的同时,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他将齐医附属三院的先进理念灌输给新同事们,促进科室的工作能够有序、安全的进行。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你认为你能成功,那么你就是成功者。”万劲松用他的行动证实了这句话,三个多月的援疆时间里,万劲松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此,其中门诊诊治甲状腺疾病20余例,妇女乳腺疾病20余例,共完成科间会诊20余次,帮助诊治急性腹痛的疑难杂症近15例,指导诊治了急性胰腺炎、指导下级医生完成急性乳腺炎脓肿切开引流术,多次指导下级医生完成腹股沟疝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经常给外科医生讲授外科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完成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2例,完成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5例,帮助确诊了1例Ⅲ期乳癌、并指导进行了新辅助化疗。那是一名产后近六个月的哈萨克族妇女,在怀孕前五个月时就已经发现了右乳外上象限有一包块,当时未引起病人的重视,直到产后近六个月时才来就医,此时,整个右侧乳房肿胀,外上象限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右乳包块已大于5.0厘米,右侧腋窝淋巴结有数枚肿大并融合,又在其他医院误诊为急性乳腺炎而做了切开引流术。万劲松在右乳切口的切缘上切下一片状组织,经送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考虑已为Ⅲ期乳癌,故先进行了新辅助化疗,待以后疗程满意后再行手术治疗。
在医院和科主任的安排下,万劲松前往青河县“5.12”抗震救灾演习现场完成医疗保障工作2次。在青河县援疆前线指挥部领导的组织和安排下,前往青河县下辖的萨尔托海乡别斯铁列克村进行了1次医疗帮扶。在看到很多病人由于就医观念的落后或者家庭条件落后等原因无法及时就医,而延误诊治时,万劲松感到十分心酸,他深切体会到了当地牧民看病的艰难,就医条件的艰苦。尤其是有一例乳腺癌的妇女,二年前已经在乌鲁木齐行穿刺确诊,二年来未进行任何治疗措施,癌肿已经侵犯皮肤,并形成了破溃、糜烂。万劲松通过村干部当翻译反复去她家进行劝说共去了三次,仍未能劝说其前来就医,这给了他极大的震慑,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内心。自从这件事情以后万劲松就更加努力工作,因为在他看来,只要自己多干一天就多救治一名患者。在新疆的三个月中,万劲松从未休过周日,因为他知道他是在与病魔抢时间,他多加班一天患者就减少一分痛苦。
近三十年的从医生涯,万劲松始终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医生,他守望着自已的理想不断深造,努力提高医术。“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让他对医生的使命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国家和医院需要他站出来的时候,万劲松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并且在艰苦甚至危险地区从事扶伤的神圣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历练,也是医者的无尚光荣。
援疆结束,万劲松受到当地医院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当他带着这份“硕果”回到家乡时,很少有人能体会得到,那果实里面包含着多少汗水与思念。万劲松说,他为自己作为一名医生而感到自豪和幸运。这段难忘的援疆历程,令他的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得到了升华;丰富了人生阅历……援疆不仅留给他的是难忘的回忆,更是他人生的收获,援疆是光荣而无悔的选择。
三月援疆路,一生白衣情。万劲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誓言,用大爱抒写援疆情怀。同时,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事迹也已经深深地感动身边的同事、患者,必将激励同事争创佳绩。
党办 朱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