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发布了一项癌症疼痛治疗策略,该策略基于非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物的疼痛三阶梯治疗理论,尽管已经发布了30年,WTO 癌症疼痛缓解方案依旧是疼痛控制的主要参考依据。
根据WTO 指南,阿片类止痛药是止痛治疗的主角,根据它们的疼痛缓解能力将其划分为轻度、轻度- 中度、中度- 严重三个级别。阿片类止痛药可以与非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如扑热息痛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1.轻度疼痛治疗:止痛药物包括非阿片类止痛药物(扑热息痛)或非甾体抗炎药,扑热息痛和非甾体抗炎药是公认的癌症疼痛治疗药物。
2.轻度- 中度疼痛治疗:一般采用联合给药方案,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加上弱速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曲马多)。
3.中度- 重度疼痛治疗:强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中度- 重度癌症相关疼痛。吗啡、美沙酮、羟考酮、芬太尼、丁丙诺啡是欧洲最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在我国,口服吗啡成为慢性癌症中度- 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因为它的止痛效果好、耐受性好、使用简单而且便宜。此外,吗啡是WTO 基本药物目录中唯一用于成人和儿童疼痛控制的阿片类镇痛药。
肿瘤内一科 徐忠玲
相关链接:
专家介绍:
徐忠玲:肿瘤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黑龙江省医学会生物治疗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会员,黑龙江省抑郁症防治研究会第一届委员会理事。曾在卫生部北京医院肿瘤科进修学习一年,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老师学习、合作四年,曾去美国Fox Chase肿瘤中心参观学习。擅长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及头颈部肿瘤等的化疗以及各种中晚期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重点开展各种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姑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积极推行肿瘤治疗的多学科会诊形式,积极倡导肿瘤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