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晚报刊登我院《多科室联手 通力合作 齐医附属三院救治肠系膜动脉大出血患者》

  • 鹤城晚报2016年8月24日C2版

    原文如下:

    多科室联手 通力合作

    齐医附属三院救治肠系膜动脉大出血患者

    本报讯(车琳记者丁宁)近日,齐医附属三院消化一科、256CT室、介入科、重症医学科通力合作,成功将一名危重肠系膜动脉大出血患者从鬼门关解救出来。

    龙江县的马先生在发现自己黑便3天后的一天下午突然大量便血,病情危重,晚上6时被紧急送到附属三院。消化一科值班医生张博接诊后发现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立即给予输血、输液后患者病情初步稳定。消化一科陈尔东主任行急诊胃镜检查后,未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病灶,初步判断可能是小肠或结肠出血,于是立即联系会诊。256CT室闫文俯主任、介入科刘琳主任及介入科3名医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闫主任仔细为患者进行256层极速CT增强扫描。经血管成像显示:患者5组小肠的肠腔内有出血,闫主任当即诊断为肠系膜动脉出血。

    为进一步明确是哪条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以便迅速止血,零时,刘琳主任带领医生护士为马先生做血管造影,造影结果呈现:是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回结肠动脉末端小分子微小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向肠腔喷血,需要进行封堵止血。但出血的肠系膜动脉分支的细小血管仅有头发丝粗细,如果直接封堵不当,极易造成肠坏死,对今后患者的消化功能影响很大,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凭借高超的手术技巧,刘琳主任准确找到了病变的血管,进行了栓塞治疗,出血立即停止,没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送入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逐步稳定。

    据了解,肠系膜上动脉出血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因为临床表现和普通肠道出血相似易被误诊。肠系膜动脉破裂会导致病人大量出血,只有明确找到出血点,确切止血,才有可能争取到生存的机会,稍有延误就会因休克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