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白衣天使联手抢救大咯血危患

  •    1月26日,农历腊月廿九。鹤城百姓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庆和祥和之中,而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三科患者苗某却经历一次生死玄关。

       26日中午,五十多岁的苗某突然毫无征兆的咯血,这可吓坏了家人,急忙送到附属三院就诊。经呼吸三科内科对症治疗,病情平稳,家人稍稍松了口气。不料下午五点苗某再次大量咯血,病情急剧发展。呼吸三科紧急请介入科会诊。鉴于病情危重,会诊医师莫庆国医生果断决定采取介入手术止血治疗。

       很快,呼吸三科刘旭之主任、介入科莫庆国医师亲自护送患者进介入导管室准备手术。刚入导管室,患者一阵剧烈的咳嗽,鲜红的血液夹杂着泡沫由口鼻喷射而出。突如其来的大咯血造成苗某窒息。面对突发严峻病情,介入科主任刘琳立即指挥护士吸痰,迅速清除气道内的血液。

       “扣背!扣背!”刘琳主任在提醒护士的同时,大脑飞快地思考着:如果不气管插管,无法吸出气管内的血液,如果长时间窒息,会因乏氧而造成大脑神经细胞死亡,而且不可逆转。如果这样,患者即使抢救过来了,预后也不乐观。刘琳主任望了刘旭之主任一眼,两人不约而同地说:“气管插管!”一瞬间,两位主任之间似乎架起了一座透明的桥梁——这是一座以患者为中心的桥,也是一座以高超医技为基础的桥,更是一座医者仁心的桥!霎时,天地间是那样广阔。

       病人躁动,口鼻喷血,面对复杂的病情,刘琳主任立即联系ICU、麻醉科床边会诊,协助抢救。两分钟后,ICU杨磊副主任医师冲进导管室,立即给予患者气管插管。由于窒息,患者不停地扭动着,插管很不顺利。这时,麻醉医师到位,立刻给予全麻镇静。患者不再激烈躁动,气管插管十分顺利。迅速连接呼吸机给氧。但血氧饱和度仍然徘徊在40%附近。

       “下气管镜!”刘琳主任对刘旭之主任说。

       一旁心意相通的刘旭之主任,早已准备妥当,立刻将气管镜经气管插管插入。很快,发现患者双侧支气管内大量新鲜血块,直接进行肺内冲洗,吸出血块。随着气道的清理,在右侧支气管发现活动性出血。

       刘琳主任盯着显示屏,思绪跟着气管镜在肺内前行。当发现活动出血时,大脑迅速定格,估算着可能出血的血管和出血位置。

       气道通畅了,血氧饱和度很快就回升到94%,血压稳定在90/58mmhg,心率133次/分。

       病情得到了暂时的控制。然而,出血点还在出血,时间不等人,介入栓塞手术即刻开始。

       刘琳主任熟练地操纵着介入导管,沿右股动脉上行,争分夺秒地向既定方位出发,很快就在右支气管动脉远端血管分支处找到两个出血点,立即注入栓塞材料栓塞,刘琳主任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再次造影检查,封堵成功!随后刘旭之主任再次行气管镜检查,右侧支气管内出血停止,冲洗气道后,气管内再无出血点!手术成功!

       看着患者平静安适的面庞,几只大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尽管隔着薄膜手套,一股股暖流传递在彼此心间;尽管,她们的手上沾着血液,那却是重启生命的色彩;尽管,她们额头还带着汗水,那却散发着浸透心扉的温暖;尽管,夜幕已经降临,他们却为人们燃起守护健康的明灯,驱逐那骇人的黑暗。

       此刻,无需语言。

       术后,苗某被转送ICU病房,两天后,转回呼吸三科普通病房。经过介入科、呼吸三科、气管镜室、ICU病房、麻醉科精诚合作,患者苗某终于转危为安。五个科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附属三院“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介入科 刘艳茹 莫庆国 供稿)


     【医学小贴士】 动脉造影栓塞术

       人体的血管经常会因病理或外伤等原因产生破损,导致血液从血管中溢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出血。动脉造影栓塞术就像日常我们所熟知的补轮胎那样,直接将血管上的破损处封堵住,达到止血的目的。相对内科采用药物止血而言,动脉造影栓塞术见效快,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和治疗时间,相对于外科手术缝合而言,动脉造影栓塞术创伤小,更便捷,风险也更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已成功完成了大量类似手术,术后效果好。


                                                                          患者家属赠送的锦旗(右三介入科刘琳主任,左二莫庆国医生)


     患者送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