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体检了吗?如果查出肝血管瘤怎么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检成为了很多人每年必备的事情,而随之而来的众多症状隐匿的疾病也纷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肝血管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发于30-50岁,女性较为多见。肝血管瘤通常发生在儿童期,而在成人体检时发现,一般为单发,少数人也可多发。肝血管瘤一般没有什么症状,肝血管瘤较大或生长到肝脏边缘时,可能会出现腹部持续隐痛、餐后饱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果自发破裂出血或外力撞击导致出血,则会危及生命,当然这是概率非常非常低的事件。所以,对于没有症状的肝血管瘤,不需要任何处理,一般定期复查就可以。当然,目前诊断肝血管瘤基本上都是通过影像设备,比如CT、磁共振,毕竟只是影像诊断而没有病理支持,有一定机率存在误诊,一些肝血管肉瘤、肝癌影像表现也可能与肝血管瘤类似,所以,在首次发现肝血管瘤时,如果考虑复查,建议不要间隔太长时间,对短期内迅速增大的“肝血管瘤”,要高度警惕恶性可能,以免误诊。
那什么样的肝血管瘤需要治疗呢?应该怎么治?
符合以下情况可以考虑积极处理:1、肝血管瘤大于5cm,有明显症状者;2、肝血管瘤邻近肝包膜,有破裂风险者;3、肝血管瘤已经破裂出血者。
那肝血管瘤该如何治疗呢?
传统的方法:是外科手术,但因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对身体创伤比较大。
血管瘤介入治疗:近年来,肝血管瘤的微创治疗发展地非常迅速,具有代表性的肝血管瘤介入治疗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在我国很多医院都能够熟练开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指在股动脉用针穿一个米粒大小的口子,通过它操作一根导管送至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然后通过导管往肝血管瘤注药的同时把供血血管栓塞,因药物可以抑制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再栓塞供血动脉后,可以使肝血管瘤的异常血窦血栓机化,从而瘤体缩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还有一种是直接经皮穿刺药物注射,是在B超或CT引导下的将针直接插入肝血管瘤内,再用硬化剂直接注入肿瘤,使肿瘤组织脱水固定,细胞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导致肿瘤坏死,发生纤维化而慢慢缩小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两种介入微创治疗肝血管瘤的最大特点就是:创伤极小;对肝功能几乎没有影响;住院天数极短;风险极低。
有图有真相,让我们看看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是怎么操作的!
我们把2月24日做过的一例非常典型的肝血管瘤给大家展示一下。
这位董女士,36岁,因腹部持续隐痛、餐后饱胀二个月来我院就诊。该患者因肝血管瘤体积较大,引起比较明显的压迫症状,严重地影响了生活质量。
下图是就诊时的CT,红色线内的就是巨大的肝血管瘤,最长径达到17cm。
因这个患者的肝血管瘤比较大,为了安全的解决问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交代需分二至三次治疗,但在术中主任和主治医师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减少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及肉体上的痛苦,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决定一次性的解决问题。下图所展示的就是这次肝动脉栓塞的表现。
下面的图片是术后一个月患者复查的影像学表现,白色的物质就是我们注射到肝血管瘤里的药物,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肝血管瘤缩小了(直径缩小2cm 体积缩小约8cm3)。
为了更好地对比,我把术前和术后复查的CT图片放在一起:
可以看到,该患者的肝血管瘤缩小得非常明显,效果非常好,肝血管瘤引起的症状完全消失,无不适主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会看到该患者肝血管瘤越来越小的影像图片。
肝血管瘤患者请您不要惊慌,齐医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在治疗肝血管瘤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功案例,必是您的最佳选择。
介入科 刘艳茹、莫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