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介入科成功开展CT引导下直肠癌复发病灶碘125粒子植入术

近日,我院介入科成功开展CT引导直肠癌复发病灶碘125粒子植入术,此项目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在肿瘤治疗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患者许奶奶,81岁,来自龙江县。2015年做直肠癌根治手术并造瘘,术后一年再次出现肛周疼痛,经检查,是直肠癌原位复发,在我院放疗科进行周期为28天的体外放射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2018年12月,许奶奶再次出现肛周疼痛,而且疼痛较前更加厉害,只能靠吃止疼药来缓解症状。在龙江县某医院做CT检查,CT影像显示盆腔内右侧骶骨前见大小约4.4cm×2.3cm团片状软组织肿物影,边界欠清,后缘余骶前组织分界不清,诊断为直肠癌复发。许奶奶于元旦后来我院介入科救治。

接诊病人后,介入科主任刘琳与医生莫庆国、杨旭、郝智东针对许奶奶的病情进行研究讨论。许奶奶被疼痛折磨的寝食不安,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最要紧的是要缓解疼痛,而且要快,还要从根源上下手,不能靠止疼药,因为容易形成依赖。家属考虑许奶奶年事已高,不想再做手术治疗,又怕放射治疗许奶奶承受不了。针对这些问题,经过研讨,介入医疗团队决定为许奶奶量身定制一套微创治疗方案--CT引导下直肠癌复发病灶碘125粒子植入术。

手术方案确定后,刘琳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立体数字化影像重建,根据肿瘤病灶大小、位置及周围正常组织间的关系,精确制定、绘制出立体图标、等计量曲线,估计需要的放射源的初始计量率、施源器进针坐标和深度指示,并打印出治疗计划表格,作为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指南。

经过几天缜密的准备,患者入院后第四天为其实施全麻下CT引导下直肠癌复发病灶碘125粒子植入术。麻醉科医生实施全麻后,郝智东进行CT定位扫描,刘琳、杨旭在CT引导下穿刺行针,护士周颖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传递器械。只见他们一遍遍往返于治疗台和CT扫描仪前,一点点地修正行针轨迹和进针角度,既要保证粒子完全覆盖肿瘤,又要避开周遭组织和血管,插深了,怕戳破血管,引发盆腔出血;插浅了,又怕肿瘤消除不彻底,加之肿瘤本身不在一个平面上,就使得进针难上加难。医生们前后十几次调整方案,半个多小时过去了,50枚直径仅为0.8毫米,总长仅为4.5毫米,有效辐射范围1.7厘米的圆柱形密封放射源以暴雨梨花之势被植入病灶内。

术后,许奶奶转至重症监护室复苏治疗;术后第二天,转回介入病房,生命体征平稳,无盆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三天,许奶奶疼痛症状好转,不再服用止疼药了,老人憔悴的脸上又燃起了对新生活的渴望。

据刘琳介绍,CT引导下直肠癌复发病灶碘125粒子植入术具有靶点准、对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损伤轻、全身反应小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同时,碘125粒子的半衰期为60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更持久。

目前,刘琳主任领导的介入医疗团队已广泛开展各种肿瘤粒子植入治疗,引导设备有超声、CT、DSA,开展项目包括各种实体肿瘤,如肝癌、肺癌、直肠癌、体表转移癌、胆管癌粒子条植入等,取得了较好疗效。

介入科主任刘琳调整穿刺针角度

介入科 刘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