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19年国际呼吸病暨美国胸科学会联合会议(ISRD-ATS)2019中山呼吸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大会上亚太呼吸学会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肺癌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代表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授予我院“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牌匾,这意味着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首个“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落户我院。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石寒冰、胸外二科主任任海、影像中心主任温丽娟代表我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赴上海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上,聘任石寒冰为肺结节分中心主任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内镜筛查与诊治委员会常务委员,聘任任海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聘任温丽娟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AI诊断委员会委员。
肺结节,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cm 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者亚实性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有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部分肺结节会转变为肺癌。国内肺癌筛查结果显示肺结节的发生率已经从8%上升至51%。全国有5000万名—8000万名肺结节患者。一项关于癌症筛查的最新研究表明,1930-2015年间,美国癌症总死亡率下降了26%。其中,肺癌总死亡率下降了23%。这一方面是由于吸烟人数的减少,另一方面,肺癌的早期筛查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肺结节早期很少有症状,因此筛查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做好肺癌的早期筛查工作,将诊断肺癌的目光转移到诊断肺结节上,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5年存活率,使患者获益。
在全球的数据调查显示,肺癌分别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的11.6%和18.4%,居恶性肿瘤第一位。而我国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结果同样也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肺癌的发病率达到了78.7万,不管是在发病率还是死亡率,肺癌也都排在了第一位 !而大部分患者处于对肺结节知识的相对匮乏,一旦检测出肺结节即引起极大恐慌。事实上,癌性肺结节早期发现完全可以手术切除治愈,但是大部分患者没有接受规范化的观察随访。医务人员可利用影像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监测2个平台,加速推广规范化的肺结节诊治技术(包括超声支气管镜、导航支气管镜、肺结节5A流程诊断及随访软件),给肺结节患者精准的诊断和规范的管理。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是一个接轨国际的联盟。通过会议、学习班和杂志等平台,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综合多学科优势,共同抗击肺癌。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百千万工程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百”家医院做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在这百个分中心将培养“千”名肺结节诊治名医,每年诊治十“万”名以上早期肺癌患者,目的是每年可以使十万患者中90%生存十年以上,为患者和国家节省百亿医疗费用。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疗分中心”落户附属三院后,形成以呼吸科、胸心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的多学科联合门诊(MDT)。通过中心平台与全国肺癌专家互助,由肺结节的患者提出中心会诊,专家共同为其制定系统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建议。影像中心专家在影像工作站上对肺小结节性质进行分析;呼吸科专家利用国内目前诊断肺结节最先进的超声支气管镜对肺结节进行病理定性和诊断;对于需要手术的肺结节病人,胸外科专家术前对肺结节区域采取荧光定位,然后进行胸腔镜手术,实现对病灶区域的精确切除并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肺功能;对于已确诊为肺癌而又不适合手术的病人,肿瘤科将依据国际、国内的规范化指南为其制订个体化的化、放疗方案,以获得更为精准的治疗效果。我院肺结节诊疗分中心专家通过对肺结节病人规范随访、科学诊断、精准治疗和个性化放疗等方式,形成系统的诊治体系,提高良恶性肺结节鉴别的诊断水平,以实现肺结节的早诊早治,筛查出早期肺癌,确定适合病人的最佳诊疗方案,更好地服务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乃至全国的肺结节患者,做好肺癌防治工作。
石寒冰代表我院接受白春学教授颁发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牌匾
我院参会代表与白春学教授合影留念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疗分中心牌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姜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