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高压 一技解疑 附属三院在齐市率先开展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术

高血压、低血钾多年病史

大量服药仍不奏效、反复发作,要命!

附属三院多学科协作、强强联手

在齐市率先开展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术

帮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

精准找到致病“真凶”,搞定!

近日,我院内分泌二科、介入科、泌尿外科、核医学联手合作,在齐齐哈尔市率先独立开展了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术(AVS),为一位长期高血压伴低血钾的患者进行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症)精确定性、精准定位、分型诊断以及精细治疗,帮助患者摆脱了每日大量服药的困扰。AVS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肾上腺疾病综合诊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继发性、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带来福音。

患者,男,周身无力3年,加重3月,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病史2年,血压最高190/100mmHg,他辗转多家医院,但是未找到病因、未进行系统诊治,每天只能靠口服大量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钾水平,患者及家属被这个不知原因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为求系统诊治,遂到我院就诊,内分泌二科门诊完善离子检测,提示血钾2.78mmol/L,以低钾血症收入院。

入院后,内分泌二科张伟、徐靳伟医生完善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醛固酮/肾素(ARR)大于5.7(阳性),进一步完善原醛症确诊试验(卡托普利试验)提示醛固酮未受抑制,完善肾上腺CT提示左侧肾上腺腺瘤,内分泌二科团队经过反复讨论,认为患者需进一步实施AVS,进一步明确肾上腺优势侧,确定患者原醛症分型。

AVS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原醛症在分型、定位的“金标准”,有助于医生为患者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法。据内分泌二科主任金立介绍,原醛症主要分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醛固酮瘤两种类型,前者首选药物治疗,而后者首选手术治疗,因此在术前进行分型诊断对原醛症的治疗至关重要。CT检查可鉴别一部分肾上腺单侧或双侧病变,但CT检查正确率有限,仅凭CT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可能使患者误切肾上腺或错失手术机会。AVS技术是区分肾上腺肿瘤有无功能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

介入科主任刘琳带领其团队,为患者实施AVS,激素测定分析后最终确诊为左侧功能性醛固酮腺瘤,转入泌尿外科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泌尿外科副主任姜韬带领胡忠春、赵明医生为患者实施左侧肾上腺腺瘤切除术,目前患者已恢复良好出院,低血钾得到了纠正,血压控制也达标了,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泌尿外科副主任姜韬带领医生查房,跟踪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肾上腺静脉取血术中图像

介入科主任刘琳介绍,AVS实施过程中,将导管分别送至双侧肾上腺中央静脉进行采血,可以直接、准确的测定醛固酮、肾素等肾上腺局部激素水平,来判断有无优势分泌,明确患者原醛症分型,术后局部压迫止血后即可正常活动。该技术创伤小,准确性高,但肾上腺静脉血管只有二三毫米细,右侧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解剖位置及角度变化大,对于操作者的插管技术要求高,目前该项技术仅在国内少数医院开展。

科普知识

原醛症介绍

原醛症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研究提示,中国人高血压中原醛症比例达到了5%—15%,患病人数远超预期,由于定性和定位诊断困难等原因,这种疾病诊断率比较低,容易误诊漏诊。因此,有大量的原醛症患者被误诊为普通的高血压病,从而错过了可能“治愈高血压”的机会。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原醛症的筛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危害极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对以下人群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

1.持续性高血压(>150/100mmHg)者;使用3种常规降压药无法控制血压(> 140/90mmHg)的患者;使用≥4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的患者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

3.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的患者。

4.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6.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

AVS技术介绍

AVS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原醛症”分型定测的金标准,准确性高,对影像学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但不能明确性质,或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采用该项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宣传科 商常青 内分泌二科 徐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