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她们先后四次奔赴异乡支援抗疫一线:2020年2月2日驰援武汉,2021年1月29日驰援哈尔滨市,2021年9月28日支援哈尔滨市巴彦县,2021年10月31日,她们第四次奋不顾身,加入援黑河抗疫医疗队……不曾缺席每次出征,从未向组织提出困难和要求,她们就是“疫”线战场上披荆斩棘的巾帼女将——齐医附属三院“80后”护士郭萌、陈薇。
在抗疫的战场上,她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家国情怀镌刻在基因中、流淌在血液里,在艰险重任面前挺身而出,不怕苦、不怕累,冲在前面、干在前面,充分展现了附三人敢于承担、恪尽职守、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护士郭萌
心内五科护士陈薇
在家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在抗疫前线,她们是业务能手,顶起“半边天”,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敢坚定、春风化雨的温柔力量,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巾帼力量。
四次逆行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
四次支援异乡、告别亲眷,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很多人会问她们,到底图什么?又是什么信念支撑她们每一次义无反顾的逆行?她们是这样回答的。
郭萌说:“身为呼吸科护士,当国家有需要,我理应战斗在抗疫最前线。有了第一次的支援经验,以后的每一次我都应该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拥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3年护理工作经验的她,对呼吸疾病临床护理工作娴熟,“义不容辞”成为她说的最多的话。
郭萌和陈薇通过卡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抗疫感悟
陈薇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义务、使命,也是我选择护士这一职业的初衷。在武汉的抗疫期间被吸纳入党,是我一辈子的荣幸,我会将伟大抗疫精神在每次战‘疫’中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作为拥有12年心内科护理工作经验的抗疫“老兵”,陈薇在支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
忠诚履职心向党 抗疫逆行为人民
党员无言,却总能凝聚力量;旗帜无声,却总能让人倍受鼓舞。她们坦言,四次支援最令她们动容的,是飘扬在战疫一线的那一抹“红”,高高飘扬的党旗,是她们战胜疫情的底气。在抗疫一线,她们始终牢记共产党员宗旨,把医者责任扛在肩上,把患者安危放在心里。
郭萌在武汉抗疫前线写下入党申请书,并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陈薇在武汉抗疫一线火线入党
郭萌受党组织感召,在到达武汉的的第三天,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她感谢党组织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并时时刻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抗疫一线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夺取抗击疫情阻击战的胜利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陈薇表示能够加入党组织是她很久以来的梦想,2020年的3月5日,在武汉抗疫期间被党组织吸纳,是她这一辈子的荣幸。她说:“支援抗疫一线应该是我人生中上过的最好党课,在抗疫一线,我真正体会到了入党宣誓中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每次抗疫都是我与战友们学习历练的过程,我很珍惜每一次和战友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时光。”
忠于奉献志无悔 最为亏欠是家人
两年的时间里,郭萌与陈薇因在异乡支援,错过了不少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她们说,不想家人是假的,四次出征最大的遗憾是对家人的亏欠,但她们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她们实现了心中所愿,为抗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们有学院领导、医院领导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关心关爱、有非常理解她的家人,在她们每一次请战时都全力支持,为她们鼓劲加油。
回忆起初次支援武汉抗疫一线的场景,陈薇说:“当时,我向父母隐瞒了出征时间,他们若来机场送我,一定会不舍、会落泪,我害怕看到年迈父母那双满含泪水的眼睛,直到我安全抵达武汉后才敢告知他们。”四次出征,陈薇都是报名后才告知家人,但是家人知道后都非常支持她的决定。起初家人对新冠病毒不了解,很是担心,陈薇就在每日工作之余和家人报平安,耐心讲解防护措施,让家人知道只要做好安全防护是绝对没问题的。渐渐家人担心少了,更多的是鼓舞。
郭萌告诉记者,四次支援期间父母总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告诉她别惦记他们,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注意防护。“平时父母不在我身边,已经好几个月没和父母见面了,本来想着支援巴彦凯旋后,回老家看看父母,吃顿团圆饭,但是还没来得及回去看他们,再次踏上支援黑河的路,他们都很支持我,让我安心工作,等到支援结束后回去再好好陪陪父母。”郭萌说道。
真心付出 获真情回馈
每次支援,她们都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赢信任,以大爱书写医者仁心,她们讲述的医患真情故事令人动容。
“其实让我感动的事有很多很多,在疫情初期口罩及消毒用品紧缺时,院领导为我的家人送去了消毒用品和生活用品等大量物资,作为附属三院的员工真好。每次支援,在为患者诊疗后,患者真心和我们道谢,并为医疗队写感谢信,说我们这么远来支援,辛苦了。”陈薇说道。
说起援鄂经历,郭萌激动地说:“感动的瞬间有好多,援鄂时,患者真的很可怜,有一位患者要我带给他一块香皂,他说他没有家人了,家人病了都在隔离。当时听完,眼泪真是控制不住……不管是在哪支援、在哪工作,我们都会赢得当地人的尊重与感谢,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宣传科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