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医附属三院“机器人”辅助精准定位 取组织活检不用开颅

《齐齐哈尔日报》刊登我院神经外二科“机器人”取病理手术

说起脑部疾病,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进行头部CT和核磁等辅助检查确诊,如果病情严重可能还需要开颅进行手术。但是,不是所有脑部疾病都能通过辅助检查而确诊,有些疾病还要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才能确诊和开展后续治疗。近日,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外二科运用“机器人”,解决了神经外科取组织活检病理的难题。《齐齐哈尔日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11岁的小强(化名)被诊断为患有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瘤进行放化疗的效果较好。但如果仅凭影像诊断,没有病理诊断,医生无法制订详细的治疗方案。如果开颅去取病变组织,不仅会在患者头部留下十多厘米的疤痕,还存在损伤正常的脑组织的风险。面对这个难题,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高风全决定运用“机器人”进行立体定向取组织活检病理。

神经外二科“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取病理

所谓的“机器人”,就是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外二科引进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整个设备中,计算机软件系统是“脑”,医生利用它观察患者头部多模态影像,规划最佳手术穿刺路径;摄像头是“眼”,进行空间进行映射,实时跟踪并确保机械臂沿规划路径运动到手术规划位置;机械臂是“手”,准确定位医生规划的手术穿刺位置,同时充当多功能手术操作平台。

神经外二科“机器人”组成部分

11月26日,高风全在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下,为患者安装头架,经过“机器人”计算靶点位置、按照规划路径缓缓刺入活检针……不到两个小时,小强颅内的病变组织被顺利取出。手术第二天,小强就已经可以下地自由活动了,一点不像前一天刚动过手术的的患者。

这是我院首次开展立体定向下颅内深部病变活检术,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神经外二科在颅脑肿瘤方面的精确诊断、精准医疗拓展迈出了新的一步。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术是获取颅内病变病理组织的最佳方式,对颅内病变,特别是多发深部、功能区病灶需要明确诊断才可进一步治疗者,应当首选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明确病理的基础上,再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对于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进行个体化诊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高风全介绍说,立体定向下颅内深部病变活检术是明确颅内深部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有效方法,它既弥补了影像学诊断对病变定性的不足,又避免了开颅手术导致的损伤。立体定向手术根据计算靶点,能够准确选取临床需要的病灶,通过后续病理结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比开颅手术取活检,该术式创伤极小,术后即可进食,病人更容易接受,医疗费用也更低。

神经外二科副主任 高风全

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是一种精准度极高的手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的骨性缺损仅有黄豆大小。立体定向手术不仅可以应用于颅内病变活检,还可以应用于出血性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内小肿瘤定位、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的定位、癫痫治疗、帕金森治疗。自去年引进以来,神经外科已陆续开展立体定向下脑内血肿抽吸术、脑内脓肿置管引流术等诸多新技术,目前已经开展相关治疗十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