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病历赏析】人生若只如初见

为积极贯彻落实齐齐哈尔医学院下发的《开展2022年附属医院平行病历书写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打造人文科室、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日前,我院成功举办了平行病历竞赛。通过医护人员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他们积极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探索疾病背后的故事,细致入微的开展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生活意义重构,让医学人文更有深度和广度。4月13日起,我院将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平行病历赏析】专栏,对获奖的优秀平行病历进行展示,与您一起分享医患之间的真实故事,共同体会讲述者的医路历程与感悟,点亮人文之光,传递医学温情。

今日推送我院平行病历竞赛二等奖获奖作品:

人生若只如初见

—— 肾内科 庞磊

浅浅的光阴,流过的岁月,生活的笔墨,在五彩缤纷的心事里,描摹着生命中的儿女情长。喜欢夜班时光,喜欢它褪去白日里喧嚣的那份宁静;喜欢一个人独处时能安心的工作的惬意;哪怕只是片刻......

铃铃......办公室里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这铃声仿佛振到我的心里,心也随着咕咚咕咚起来......急诊医生电话通知:“有位病人,恶心,呕吐,尿少,外院转来的,肾功不全”。

“收入院吧”。“白天怎么不转院,大晚上的来”我一边挂断电话,一边心里嘀咕着。嘱咐护士备床收病人的功夫我忙去吃一口饭。这么多年值夜班养成了5分钟迅速解决吃饭问题的功夫,整理衣帽,戴好口罩,准备接病人。

初见——刚一进门就看着病床上躺着一个皮肤黝黑,精神不振,抱着胳膊,两脚外翻,身体微蜷的老人家。一个30多岁的女子在卫生间嘟囔着好像很不满的洗着衣物,老人躺在床上不语。我心里一震!(这是什么孩子啊,父亲住院怎么还这么大脾气!)问病情时最频繁的回答就是“我爸平时自己在养老院,我也不了解啊。”(送去养老院不想伺候就算了,为什么还不经常去看望了解一下父亲的日常情况呢?),整个问诊过程都让我感觉到惊讶,老人曾经有过脑血栓后遗症一侧偏瘫,另一侧小儿麻痹症,说话吐字不清,活动受限,他女儿却在一旁不耐烦的很大声的强调,“他就是懒,一动不动,要不懒,动动血糖能那么高!”老人越着急,回答越不顺,女儿越有点不耐烦的打断了老人的话。

回到办公室一边完善病例一边感叹,觉得这样的儿女真的太不应该了,再不济也是自己的父亲啊,父母养她们小,他却养不了父母的老!从老人那无助空洞的眼神里看不到活着的意义。

患者急性肾衰,代谢性酸中毒,病情较重,叫家属来交代病情。说到有生命危险时,女儿的情绪略显激动,“没事,大夫,我们都做好心里准备啦,4年前他得脑梗时抢救时,我们就做好准备啦。”听完我更气啦,这是嫌弃到底啦,就我着直肠子脾气真想去训她两句,可没等我开口,女儿接着说:“但我们肯定尽全力救他。”当时有点出乎意料,平了平我的内心,重新打量着眼前这个比我小几岁的女儿,小心的问:“你为什么对你爸那样啊?”这一问不要紧,打开了女儿的话匣子,女儿把多年的怨恨和委屈一股脑儿的道给了我听,大概就是,母亲因为家庭所迫嫁给了患小儿麻痹症的父亲,长这么大,父亲在她身上没有付出过什么,小的时候就没管过她,身体和脾气都不好,一直依靠母亲照顾父亲,现在自己和母亲一起照看一家早餐店维持生计,很辛苦。女儿有些哽咽,“不管他年轻的时候怎么对我的,他都是我爸,我都要管他救他。”这几个字特别有力量,和女儿瘦小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说从进门就在给她父亲擦身子,因为有便意不说而弄脏了床,一直在擦,又怕见了医生难为情,所以态度不好了,还说只要能二便自理就行了不奢求太多了,要是不能自理的话在养老院住就太难了。我当时还附和这说“确实,那样护理费更贵一些。”但是她说不是因为钱得事,主要是怕那样父亲会被养老院嫌弃,没有自己伺候的好。说着眼泪已经布满眼眶了,但是还在连声强调“大夫你放心治,什么结果我们都能接受,我不想让他有遗憾,也不想我们有遗憾,我们肯定尽全力救他,大夫你放心治……”一边说着一边擦着眼泪走出办公室。

关门的那一刹那,我感觉好惭愧,女儿真诚的话语,女儿红红的眼眶,在耳边、在眼前挥之不去。感觉自己之前想法太狭隘了,居然那么想他的女儿,换做是我,我能做到想女儿那样好吗?我也有因胰腺癌卧病在床的老父亲,我却因工作,家庭,儿女等等对爸爸付出多少呢?眼前这个做女儿的给我这个做医生也是做儿女的深深上了一课,让我在病房里发现了最真实的亲情,让我走进患者的心声,体会她们的体会,感受着她们的感动。此刻办公室一个人的我,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第二天查房,女儿坐在老人床边的板凳上,因向我敞开心扉,看见我是羞涩的表情,很客气,眼神交汇,仿佛我们昨天交换了彼此的秘密,变成了知心朋友。看见老人,我的心里就觉得那就是我病床上的父亲,很亲切,很想去关心,我在老人面前狠狠的夸了他的女儿,说他幸福,有女儿陪伴,鼓励老人热爱生活,国家这么强大,医学这么发达,一定能战胜病魔!我笨拙的语言却给了父女俩信心,女儿拿出她细心的准备的小本,准确记着老人的检测的血糖和每次的尿量。老人的脸色有了好转,女儿的心情也明显没有那么急迫了,还哄着老人说“爸你看,这医院治的多好,病好了,心情也好了,咱就能回家了!”

老人笑了,女儿笑了,我也笑了,是啊!这是他们父女间久违的笑容,让我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医生啊!不应该只是治病救人,我们也应该走进患者的内心,身心同治,感同身受,不能让患者因为医生这个称呼而产生距离。

医生啊!我们对待患者就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所谓医者,仁心也。

他们感谢我们治病救人,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让我们感受人间冷暖与温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时光深处,相遇相守.也许唯有陪伴,才能抵御这岁月漫长.唯有爱环环相扣,才能生生不息!

作者介绍

庞磊

中共党员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讲师

专业特长:在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急、慢性肾衰竭系统治疗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相关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