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附三】冬季心脑血管、胃肠疾病高发 齐医附属三院专家为您支招

如今气温逐渐变冷,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一时难以适应,随着冬季的到来,那些让人烦忧的冬季高发病也开始慢慢“找上门”。对此,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多科室医生提醒广大市民,要进一步提高防病意识,增强自身免疫力,远离冬季高发病,平安过冬。

请收看《鹤城晚报》报道

  秋末冬初寒暖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也随之而来,该如何有效预防,更是尤为重要。

小口诀 让你远离脑中风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齐医附属三院卒中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整合优化医疗资源、完善医疗救治技术、做好预防预后工作,为卒中患者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精准化、个性化诊疗,为挽救大脑、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记者向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内四科副主任刘晶了解到,天气寒冷会导致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大量增加,年龄以45—8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进入冬季之后,发病率偏高。其主要原因是季节变化的时候血管出现收缩,市民应注意保暖,应戒烟戒酒,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食盐高、油腻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如果出现头晕、肢体活动障碍以及语言功能障碍的时候,患者家属在监测血压的同时,切勿着急给患者服用降压药,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

“对于咱们东北人而言,很多男性天冷之后喜欢到浴池泡澡、蒸桑拿,长时间泡在水中或蒸汽房内,人体排汗很多会导致脱水,很可能引发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市民,外出洗澡时应由家人陪同。由于冬天寒冷,要尽量在室内运动,如想外出运动的话,时间选择在下午两点至七点之间。”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内四科副主任刘晶说。

对于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在脑卒中护理上,齐医附属三院神经科医生总结出一套小口诀:“勤翻身,防压疮,加护栏,防坠床,勤叩背,防肺炎,抬患肢,防血栓,慢咀嚼,防呛咳,勤沟通,多发声,天天排,必要通,多饮水,防感染,病早期,要卧床,遵医嘱,要执行,勤通风,少探视,室安静,按时睡,多关怀,心舒畅。”‍

出现疼痛 应提防心血管疾病偷袭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冬季气候干燥,人体体表水分蒸发快,体内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因而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比如说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并伴有出汗、胸闷、血压降低等症状,如果症状30分钟没有缓解,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心电图的检查。如果表现为胃痛或上腹疼痛,也需要做心电图检查,鉴别是消化系统问题还是心脏的问题。因为有时内脏疼痛定位都是不准确的,从下巴一直到肚脐位置的疼痛,都应考虑是不是心血管疾病。”齐医附属三院心内四科医生战东宇说。

据战东宇医生介绍,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上,市民应注意保暖,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以免气温低时着凉,外出时尤其要注意头部与四肢的保暖。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冠心病发作。要注意生活规律,宜早睡早起,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刺激。加强身体锻炼,适量运动,但遇有骤冷、大风等天气变化时,要在室内活动。饮食上应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同时还要注意勿食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对于“三高”人群,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冠心病患者除坚持服用常用药物外,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规律饮食 让胃肠道健康过冬‍

天气转凉后,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胃酸分泌失调,容易引起烧心、反酸、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失调性疾病。气温下降可以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致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营养供应减少,破坏了胃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容易引起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的发生或复发等。

齐医附属三院消化内科一病房医生张琪表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进食,以七分饱最佳,不要暴饮暴食。忌辛辣、油炸、腌制、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咸、过冷等刺激性食物。不喝酒、少喝浓茶、咖啡等。

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水果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性平的水果,例如李子、苹果等。冬季干燥,容易上火,除了上述食物外,也要注意多饮水,蔬菜类也是必不可少的。

气温逐渐转冷,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齐医附属三院给鹤城百姓提个醒,一定要时刻注意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安度漫长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