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疫情再次向鹤城袭来。全市人民响应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开启了静默模式,往日里喧闹的大街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无数的社区人员、志愿者以及医护人员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他们才选择负重前行。有这样一个小家庭,他们无惧危险,冲锋在前,奔赴抗疫最前线;他们放弃团聚,把家中两个孩子托付给长辈,各自坚守,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

心内二科汤柏赞为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诊介入手术

感控科孟晓琳在方舱医院对清洁区更衣室进行消杀
汤柏赞,现任齐医附属三院心内二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16年余。他的妻子孟晓琳是齐医附属三院的一名感控科医生。2022年11月,我市方舱医院应疫情防控需要紧急启动。孟晓琳提前三天接到上级通知,她担任此次支援任务的感控负责人。尽管她患有“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家庭负担沉重,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她此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作为一名专业的感控科负责人,她深知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与方舱医院院内感染高发生率。如何保护好方舱医院几百名医护人员的安全成为了她身上的重担,她白天带领科室的同事反复往返于我院与方舱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夜晚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我市方舱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院感防护流程。自行购买标签打印机,实地走流程、抓薄弱点、优化防控方案。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我去方舱支援了,爸妈就交给你了”。三天后,她赶赴方舱医院。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高浓度的氯制剂消毒液气味,她很快诱发哮喘发作,每天需要“三联”用药控制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坚守一线,每天八小时全程守护每一位医护人员的防护流程。
汤柏赞独自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和四位老人的重任。可是没过几天,按照市卫健委的要求,医院需要闭环管理,此时恰逢两个孩子发烧,紧急情况下只能把本就身体状态欠佳的父母也派上战场,替他照顾孩子。院领导了解了他们家里的情况后也建议他首先照顾家里,第二轮换岗时再上。但是他想到科室里同样还有重患需要治疗,还有两个心肌梗死的患者等待手术治疗,他毅然决定留下来继续参加临床工作。
临行时女儿哭着抱着他说:“爸爸,妈妈已经去方舱了。你不是说你不会走吗?你俩都走了,不要我们了,你骗我......”。离开家后,女儿在视频里又问他:“爸爸,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你和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我们好想你”。汤柏赞说:“你往窗外看,有无数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大白在与疫情做斗争,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清零的......”。但是看到拄着双拐的妈妈照顾生病的孩子时,他落泪了。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伟大。
在医院闭环十余天,汤柏赞共抢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人,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人。他把两个年幼的孩子和身体欠佳的老人留在家中,冲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夫妻俩常说:“医护人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作为父母他们顾不上孩子,作为子女他们顾不上父母,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奉献,诠释着“大爱”的含义。
“驰援武汉”、“援助黑河”、“支援哈尔滨”、“力挺呼和浩特”。附三人一次次的展现出当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职业精神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次,我们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们会治好她。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让我们打破恐惧,“疫”起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