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医者说】2023年的新年呼吸课堂——后疫情时代的呼吸必修课

呼吸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对心肺功能康复也有重要意义。

随着“乙类乙管”政策的放开,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加,部分病房住院人数也接近饱和,全院各科室全力诊治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积极发挥呼吸学科特色,针对不同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差异化呼吸训练方案,配合治疗,缓解其胸闷气促、咳嗽痰多等症状,帮助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快速、全面康复。

李爷爷今年83岁了,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收治的一名重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身患糖尿病,因咳嗽、有痰咳不出、间断发热入院。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出现高热,谵妄、呼吸衰竭等症状,血氧饱和度一度下降至70%,情况非常危急。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副主任姜云飞带领的医疗组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组专人给予的呼吸康复训练后,李大爷的病情趋于平稳,体温正常,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也能维持在95% 以上,神智清了,痰能咳出来了。

54岁的王阿姨,来院时由轮椅推入院,大口喘着粗气,因呼吸困难3天,平卧受限,进食困难,当地治疗未见好转后,从富裕县转来我院求治。来院时,王阿姨血氧69%,心率100次/分,经过指脉氧检测仪检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胸部CT检查,我们发现患者已出现呼吸衰竭,并且两肺大部分已经白了,属于重症患者。对王阿姨合理使用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消炎,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俯卧位通气等,经过多天的积极治疗,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心率降至80次/分,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日趋好转起来,医患双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终于康复出院。

那么,“如何进行呼吸训练”将是现阶段每一位呼吸科医护人员都应掌握的必备技能,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有条件也应掌握,以提高自身能力。

1、缩唇呼吸

通过缩唇呼吸训练,能够使呼吸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收缩、舒张的训练,增加新鲜空气的摄入,改善膈肌的呼吸运动功能。

2、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用横膈带动呼吸,呼气时间应是吸气时间的 2 倍。

3、自主排痰法和床上扣背排痰法

自主排痰法:指导性咳嗽,进行深而慢呼吸,膈肌放松,身体前倾。

床上扣背排痰:若出现紧急情况需停止叩背。

4、俯卧位通气

针对氧合差、通气障碍的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使得塌陷的肺泡能有效地复张,  同时在重力作用下,对气道分泌物起到很好的引流效果。

腹部朝下平躺可以缓解呼吸急促(不适合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