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肾内科成功完成了院内首例“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时修复了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在透析患者维护血管通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有效延长了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存活周期,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李某,男,60岁,已规律在我院透析中心规律血液透析4年,因患者既往糖尿病血管条件较差,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该患者的血管通路保护倍加细心。5月23日,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减弱,穿刺上机后血流量无法满足透析要求最后被迫下机,追溯原因患者因血糖降低而导致的一过性血压降低,经过肾内科主治医师李双宇初步判断,考虑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功。对于需要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一旦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造成内瘘闭塞,最终会使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失去功能,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将会被切断。
李双宇医生带领患者前往超声室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近瘘口流出道管腔狭窄伴中低回声充填,管腔狭窄75%-99%,无明显血流信号。听到这个消息后患者如同晴天霹雳一样,心情十分焦躁,得到结果后李双宇医生一边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一边组织科室内医生对患者目前情况进行研判,研讨出两种解决方案:第一,近端重建,避开患者狭窄及血栓部位重新吻合血管开通内瘘,但考虑到患者血管资源有限穿刺部位较少,经研究果断放弃此手术方式;第二,球囊扩张加局部血管鞘内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此方案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有限血管资源,而且开通几率较高,选择此方法进行手术。
经手术室、麻醉科、导管室的通力合作,患者于当日18时顺利进入手术室进行上臂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超声引导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成形+鞘内溶栓术。经过2小时40分的紧张手术,患者闭塞内瘘顺利开通震颤恢复。次日透析血流量230ml/mim,满足透析要求,患者及家属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术前设计方案,体表标识
术中球囊扩张狭窄病变
术后流量监测
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超声检查
术后第二天上机透析流量
据悉,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建立体外循环的重要基础,而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血管通路,对于每一位尿毒症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透析患者常常面临着因血流、反复穿刺、血管内膜增生等原因导致的内瘘狭窄、急性血栓形成,甚至闭塞,从而导致透析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导致生活、生命质量下降。
肾内科运用内瘘球囊扩张术(PTA)成功解除患者血管狭窄的问题,为更多的血透内瘘肾友建立了一流的透析通路维护平台,提高了长期透析患者的综合诊治能力,为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相比其他修复方式,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属于微创治疗,术口仅针眼大小,无须缝合;创伤小、痛苦少、无辐射伤害,对血管破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期短,内瘘可在短时间内正常使用,是目前透析肾友改善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优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