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不仅离不开高精尖的科技、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储备,也同样需要人性的光芒与对生命的敬畏,如此才真正称得上仁心、仁术。护理学,就是一门追求人性化关爱的艺术,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推进,重症医学科也在不断进行着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新技术——迷你中线导管(Mini-midline)置入术。该患者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每日需要进行16个小时的俯卧位通气治疗,血管条件差,短外周导管留置困难且因特殊体位导致更换频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费用相对较高,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高,经过护理团队的综合考量,最终决定为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及时解决了患者输液通路不够的问题,建立了患者治疗的生命之路。
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术的开展,标志着科室进一步提升了在静脉治疗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给予了患者的更大的选择范围,这对提升静脉输液质量,推进新技术、新理念、新规范有着重大意义。这一新技术满足了部分患者短期输液、急危重症患者过渡期及静脉血管条件差患者输液的需求,为患者开创了一条新的静脉通路选择。
什么是迷你中线导管?它又有什么优势呢?
迷你中线导管(长外周导管):8~10cm长的导管,用常规穿刺技术放置在前臂或手的浅静脉,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放在上臂中段深静脉,其尖端不超过腋窝。迷你中线导管能为患者提供7~30天的血管通道,填补了留置针(72~96小时)和PICC(1~12个月)的治疗空白。它的穿刺速度快、流速快,能够随时满足患者静脉用药治疗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痛苦小、并发症小、使用周期较长、安全性较高,同时维护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安全的静脉输液方式。
穿刺前超声定位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
穿刺成功后冲封管
导管固定
迷你中线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能够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完善我院静脉输液工具的多项选择,这标志着我院静疗水平迈上新台阶,打开了静脉治疗的新篇章。今后,重症医学科也将继续努力,精益求精,运用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