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医者说】近视预防三大误区 一起看看你中了几条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出现近视的概率逐年升高。根据我国卫健委相关数据,2020年全国青少年儿童总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在“远离电子产品”异常艰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应该尽早帮助孩子养成爱眼护眼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容易掉进这些近视预防的误区。

有的家长听说,孩子近视不用控制,等长大以后做手术就行了。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我们应该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预防度数过度增长,主要原因还要从高度近视的形成原理讲起。之所以会形成近视,是由于眼轴过度拉长导致眼球组织受牵拉变薄,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近视手术,度数越高,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就越少,风险也越高。近视手术只是把镜片做在角膜上或植入眼内,为大家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和形象上的美观,但并不能解决近视的相关眼底并发症和由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


还有许多家长想尽量晚些给孩子配眼镜,觉得一旦戴上了眼镜,就摘不掉了。

这其实要视孩子的近视程度而定,不能一味拖延。孩子眼睛调节力比较强,想要判断孩子是否真的近视,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散瞳剂使睫状肌麻痹验光。

假性近视散瞳后没有度数或者度数较小的情况可以不戴眼镜,真性近视或者真性和假性混合的近视,散瞳后还是需要戴眼镜的。如果近视了,长时间不戴眼镜可能会引起视功能的异常,影响双眼发育,严重可能还会出现斜视。

那么,要怎样预测孩子近视的发展呢?

其实,从我们一出生,近视的起跑线就不一样,有近视家族史的孩子患近视的风险要更高一些。而后天的不科学用眼,近距离工作过多,户外活动过少,也容易发生近视。

我们应从小规范孩子的科学用眼,督促孩子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保持合适的环境光线和亮度,增加户外活动,少看电子设备,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B1的食物。家长也要留心关注孩子的远视储备、双眼视功能和眼轴的增长速度,以此来预测孩子近视的发展。

愿所有孩子都能拥有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