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菊黄蟹正肥,是吃蟹的最佳季节。中秋的螃蟹膏满黄肥,味道鲜美,团圆佳节访亲探友,除了传统的月饼,螃蟹也是家宴必备美食。
营养价值与养生功效
蟹分为海蟹和河蟹两种,营养丰富,是低脂高蛋白食物,每500克螃蟹中含蛋白质70克左右,蟹肉中还富含DHA和牛磺酸,能够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力,钙、磷、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极大多数水产品。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也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神农本草经》中有“蟹,味咸,寒。主胸中邪气,热结痛,喎僻,面肿,败漆。”的记载。蟹肉、蟹钳、蟹壳都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舒筋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对结核病也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饮食禁忌 蟹爱好者需注意
死蟹不要吃
螃蟹死后,体内的细菌和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生组胺等有毒有害物质,高温蒸煮不能消除毒性,食用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在挑选螃蟹时要选活蟹,以体大活跃,螯足刚健者为佳。
生蟹不宜吃
网络平台上生腌吃播风靡一时,各路网红争相效仿。生螃蟹中含有大量的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寄生虫等,生腌处理并不能保证100%灭菌,食材处理不当食用后会引起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生腌螃蟹虽鲜甜,但并不推荐,蒸熟煮透的螃蟹才是最安全卫生的。
这些部位不能吃
以下四个部位不能吃,食用时需去除。
蟹胃:蟹黄中呈淡黄色,三角包状
蟹肠:打开蟹壳,蟹腹中的黑线
蟹腮:打开蟹壳,位于两侧的灰白色眉状物
蟹心:夹在蟹黄蟹膏中间,呈六角形
蟹胃、蟹肠和蟹腮易积累泥沙和细菌,蟹心性极寒,食用后易引起消化道不适。
这些人群不宜吃
蟹肉性寒,发热、患有胃肠道疾病和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食用。
蟹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较高,患有痛风、胆囊炎、胆结石、冠心病、高血脂的人群不宜食用。
螃蟹会引起过敏反应,易患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人群不宜食用。
合理搭配 解锁多种健康吃法
紫苏清蒸蟹
清蒸是最健康的烹饪方式。蒸螃蟹时可在下面铺上一层紫苏叶,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再搭配姜末与醋调制的蘸料一同食用,可去寒腥、解蟹毒。
蟹黄拌面
蟹黄是母蟹精华所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搭配碳水,营养又饱腹。
姜葱炒螃蟹
葱姜与螃蟹同炒,有活血化瘀、滋阴清热之功效,还可中和螃蟹的寒性,减少对脾胃的损伤。
梭子蟹蒸蛋
鸡蛋滋阴润燥,养心安神。鸡蛋与螃蟹同食,有滋阴补气之功效。
祝蟹爱好者们好好享用秋天的第一顿蟹,美味与健康可兼得。
(撰稿:营养科 李婷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营养科 孔文基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