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附三】巧挖“隧道” 齐医附属三院腔镜中心突破消化疾病“盲区”

反复的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始终困扰着李先生,来到我院寻求治疗,被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我院消化内科医生为其成功开展常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解决了患者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的难题。

《鹤城晚报》对此进行报道

王明涛

消化分院副院长 腔镜中心主任 消化内二科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学硕士

我院腔镜中心内,为治疗患者李先生的贲门失弛缓症,在麻醉团队及腔镜中心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我院腔镜中心主任、消化内科二病房主任王明涛为李先生实施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内镜在食管中段切开黏膜层,建立黏膜下“隧道”,然后在“隧道”内进行分离,并逐渐向前推进直达贲门下方,沿食管下方切开环形肌,然后在内镜直视下纵向切开食管下段及贲门括约肌,贲门狭窄解除。最后,确认没有出血后退出隧道,用5枚金属夹封闭隧道开口处。术后,困扰李先生许久的吞咽困难、烧心、反酸的症状不见了,他再也不用因为吃饭犯难了。

POEM可以称之为“隧道技术”。所谓“隧道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肌肉上“挖个隧道”,解决贲门痉挛食物无法下落的问题。据我院腔镜中心主任、消化内科二病房主任王明涛介绍,贲门在食管和胃的交界处,它就像一道门,吃东西时贲门打开,食物通过顺利到达胃部,不吃东西时贲门关闭,防止胃里的胃酸、未消化的食物从嘴里吐出来。贲门能开合自如,主要是受食管下端括约肌的肌肉控制,肌肉松弛,贲门就打开,肌肉紧张,贲门就关闭。如果肌肉大多数处于紧张状态,食物被关在贲门外,无法到达胃,这类患者以往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极大。如今通过POEM技术,病人无需开胸,全部过程均在无痛状态下通过胃镜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无疤痕、恢复快、疗效可靠的特点。但由于手术需要在纤薄的食管壁上切口操作,被公认为是难度最大的内镜下微创手术之一。

我院腔镜中心POEM手术的常规开展,也标志着我院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治疗技术不需开胸开腹,一次性治疗,一次性根治,效果立竿见影。看到病人因病而痛苦,我们做医生的责无旁贷,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王明涛主任说道。


(撰稿:鹤城晚报 编辑:宣传科 李宽 审核:腔镜中心 王明涛 宣传科 车琳 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