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优秀青年医师】朱坤:妙手勤施 仁心广布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人才梯队建设,着力培养临床强、教学强、科研强的复合型青年人才,我院开展了首届“优秀青年医师”评选活动。经过评选,最终我院10位医生被评为首届“优秀青年医师”。

青年医师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全面展示优秀青年医师在技术创新、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激励全院医务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推动我院高质量发展,我院特推出优秀青年医师系列报道。

本期让我们走进“优秀青年医师”——心胸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朱坤。

朱坤,中共党员,心胸外一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硕士。担任黑龙江省医学会胸部肿瘤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市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心脏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健促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熟练掌握心胸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气胸、肺大疱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及相关综合性治疗,尤其擅长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致力于肺癌的微创手术治疗、肺癌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主持指导市教育厅科研一项,SCI三篇,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十余篇。

工作格言:妙手勤施,逢病皆尽力;仁心广布,医患必和谐。

医生,这个平凡又崇高的职业,承载了人类生命的延续、健康的保障......

因从儿时起便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莫名的敬仰和向往,高考时,朱坤便将所有的志愿都填报了医学专业,最终也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医学生。五年的大学生活,他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理论学习上,每天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在同学的眼里,他的大学生活是简单枯燥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五年他是有多么快乐、充实。因为,他终于可以在医学殿堂学习梦寐以求的知识,更加靠近“悬壶济世”的梦想。五年的寒窗苦读没有浪费,毕业当年,他便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留院工作。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格外珍惜,工作后,他辛勤工作,全心全意服务患者。

妙手勤施,逢病皆尽力

(朱坤:右一)

从医16年,朱坤从一个懵懂的初级医生,逐步成长为一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资深医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次进步都是无数个日夜工作的积累。有了休息的时间,他也会经常思考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还有哪些临床知识的欠缺。刚到胸外科工作时,因为看不懂主任的手术方式,他感到特别焦急。为了弥补解剖学知识的不足,他会在下夜班后,去学校和在校学生一起重新学习解剖,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就找老师请教,回到家中靠记忆将肺脏的解剖图画出来,与解剖图谱一一比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肺脏解剖的所有知识。终于,他可以在手术台上通过主任需要的手术器械就能判断出手术进行到哪一步。他主刀的第一台肺叶切除手术在主任的陪同下顺利完成,那一年他30岁。他说,“感谢主任的培养,也感谢那个努力学习的自己。”

仁心广布,医患必和谐

(朱坤:右一)

医疗,从来不仅仅是治病,还要治心。和谐的医疗关系更多源于医生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还是住院医师的时候,与患者的一次交谈深深地打动了朱坤,直至今日,他仍把那次的对话作为从医的信念之一。那是一位中期肺癌的女性患者,因病变位置靠近肺门,暂不适合手术治疗,需先进行药物化疗。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让这位患者每次都痛苦万分。在一次查房过程中,他看到患者呕吐得特别剧烈,不能进食,体质非常虚弱,他问道,“怎么没有人陪护?”患者告诉他,自己的丈夫已经病逝,孩子在外地读书,所以只有自己了。她问:“朱医生,我还有手术的希望吗?我之所以忍受化疗的痛苦,就是因为我的孩子还没大学毕业,他爸没了,我要是再没了,他就真成孤儿了。还有,我的医疗费用到底需要多少,如果要倾家荡产,我宁愿不治了,我要把钱留给我儿子完成学业。”他看到了患者眼里的恐惧和无助,他知道,她并不惧怕死亡本身,只是想与她唯一的儿子在这个世上多相伴几年。这就是母爱,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孤儿,甘愿忍受痛苦的治疗过程。最终,这位患者在朱坤的全力治疗和尽心陪伴下,顺利完成了全部治疗。现在,朱坤不知道这位患者是否还在世,但她的那份母爱影响他至今。“只要患者和家属不放弃治疗,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医治下去,因为一个病人不单单代表自己,还意味着一个家庭是否完整。”朱坤坚定地说道。从医16年,他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这让他在工作中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即刻改正,不断进步,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肯定。

守持三尺台 怀揣赤心来‍

作为医学院校的老师,朱坤的另一重要职责就是教学。时至今日,他已带教了十五届本科医学生,有的学生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收到学生们的问候和祝福,看到学生们的成长,他由衷感到高兴、欣慰。第一次带教时,他忐忑、羞涩,还为被同学问到知识盲点而感到尴尬,为自己的不称职而羞愧,那之后,他下定决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他每天坚持看心胸外科的基础理论、手术视频、专业文献,掌握胸外科的发展动向。现在,他可以在课堂上完全不看教科书而讲完心胸外科所有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研究生考试、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工作相结合,让同学们不再感到学习的无趣,让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受益,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后,他将继续从事医学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为未来的白衣天使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医生和教师,两个高尚的职业,在医学院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为自己是一名医生而骄傲,又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为此,他将一首诗作为自己工作的总结和鞭策:

披肝沥胆赤诚心,

敬佑苍生入杏林。

炬眼亮睛识病疫,

昌言警语破迷津。

(撰稿:心胸外一科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李玉雪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