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附三】齐医附属三院为患者安全过冬“出谋划策”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

发病的高发季节

百姓如何妥善应对冬季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专家  

推出预防指南

为鹤城百姓安全过冬出谋划策

请收看《鹤城晚报》报道。

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 做个“知心人”

近日,市民孙女士的父亲因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幸好及时就医,才解除了生命危险。

医生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我父亲当天是凌晨突发心脏病,心脏跳的特别快,因为我父亲自身血压很高,再加上天气变化,发病也是毫无预兆,就立即送到齐医附属三院进行救治。”孙女士说道。

齐医附属三院心血管内科三病房副主任医师王新介绍: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明显下降,因心血管疾病入院的患者也会明显增多。据文献记载,日均气温在低于10℃的情况下,气温每降低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2.25%,所以冬季是心血管病的一个高发季节。

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  秋冬季节时,老百姓都认为是需要进补的,许多人会喝一些汤、吃一些火锅等,这些高油、高盐的东西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第二个方面  天气转冷后会减少运动,很多人大部分时间喜欢待在屋里;

第三个方面  冬季气温低,低的气温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患病几率也会升高,同时也会导致心脏血管冠状动脉痉挛,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就会增加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都是忙忙碌碌,经常熬夜,饮食也不规律,其实这些生活中的常见事项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很容易危及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

齐医附属三院心血管内科三病房副主任医师王新提醒:

无论平时有多忙,一定要注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重健康饮食,最好不要吃高油、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同时也要适当的锻炼身体,室外气温寒冷相对运动也会减少,市民可以在室内做一些有氧运动,来提高自身体质。在防寒保暖上要及时的更换衣服,冬季的呼吸道感染也是老年人诱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如果是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要及时监测,低气温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患者切勿在没有看医生的情况下,擅自增减或者停用药物,如果一旦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寒冬已至 小心“卒”不及防

除了心血管疾病外,冬季也是脑卒中的高发季,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更是高危季节。随着气温的骤降,家住讷河市的陈大爷突感身体不适,言语不清,肢体出现行动障碍,因之前突发过脑梗塞,对此陈大爷和家人都担心不已,生怕旧病复发,于是便赶紧来到齐医附属三院进行医治。

医生查看脑卒中患者恢复情况

“我老伴以前就有心脑血管疾病,天气降温后,他就感觉身体不适,来到医院后经过治疗,之前的不适得到了改善,现在身体恢复的很好。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老年人,天气一出现变化,对心脑血管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有时间,还是应该来医院调节一下,这样自己也放心,家人也就跟着放心了。”陈大爷的老伴说道。

如今,像陈大爷这样因为气温骤降引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数,连日来,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内科已接诊多例脑卒中患者。

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内科四病房副主任医师张广萍:

气温骤降,天气寒冷,很多中老年市民会出现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等症状,从我们最近接诊的患者情况来看,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明显升高,由于气温、气压的剧烈变化,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挛,血液粘稠度也会增高,导致血压升高等变化,会导致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

脑卒中

脑卒中是急性病,突然发作,似乎猝不及防,但脑卒中更是慢性病,在发作前的数年到几十年的岁月中,长期被患者视而不见的“三高”、吸烟、肥胖、喜静少动等危险因素,持续导致脑血管受损,因而出现脑卒中。

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内科四病房副主任医师张广萍表示,再好的治疗措施比不上预防,尤其是现在寒冬来临,更要做好“紧急预防”。

市民在晨起的时候,最好先在床上静躺五分钟再起来,如果快速起床,容易引起血压波动。有喜欢晨练的市民也不要太早起床,最好等到太阳出来,室外温度上升后再出门,出门之前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机体的不良反应,锻炼的时候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饮食上要多以低盐、低脂、清淡为主,控制甜咸油脂食物的摄入,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要监测好血压、血糖,一旦出现肢体无力、言语笨拙、头晕头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延误病情。

(来源:鹤城晚报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