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医讯】齐医附属三院多学科联合“填洞补心” 解决卵圆孔未闭患者多年“心病”

脑梗死也可能是“心病”。这听起来不免让人有些好奇,脑梗死不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吗,它怎么能是心病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刘阿姨(化名)的就诊经历,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刘阿姨今年54岁,平时身体很好,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血脂正常,也没有吸烟、饮酒嗜好。可在去年11月份,刘阿姨却不明原因的突发脑梗死,发病时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吞咽困难,于是来到我院神经内三科就诊。当时,神经内三科赵吉波医生经头部核磁检查后,确诊刘阿姨是脑梗死。经过系统治疗,刘阿姨病情很快就好转了,也没有遗留下言语不利、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

刘阿姨这个年纪的脑梗死患者也不算少数,而这类脑梗死患者往往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史等能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存在,或者已经患上了冠心病、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但上述这些问题,刘阿姨都没有,那她为什么也患上了“脑梗死”呢?

对于刘阿姨这样的情况,医学上也有一个专有的疾病名称来定义它——隐源性卒中,也称为不明原因卒中。神经内科医生也认真为刘阿姨查找她患得脑梗死的原因,经过经胸心脏彩超、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最终证实刘阿姨患有卵圆孔未闭,原来,她患脑梗死的根源就是因为这个“心病”。

图源网络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为什么这个“心病”能引起脑卒中呢?

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房间隔的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完全融合所遗留的裂隙样通道,一般来讲,出生后1年以内会逐渐闭合,如果孩子3岁以上仍未闭合,则称之为卵圆孔未闭。由于卵圆孔的特殊解剖结构,易于介导血液从右向左分流,因此引起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卒中,这也就是前面说的隐源性卒中、不明原因性卒中,除此还会引起卵圆孔未闭相关性非卒中性疾病,如偏头痛、减压病等等。由此,刘阿姨的病因终于明确了。

那该如何解决呢?

就在今年的1月11日,刘阿姨再次来到我院来解决她的“心病”,这次她被收治于心血管内科三病房进行治疗,准备行卵圆孔封堵术,关闭未能闭合的卵圆孔。术前,超声科梁笑主任为刘阿姨进行了右心声学造影,证实了心房水平大量右向左分流,符合卵圆孔未闭表现。1月14日,心血管内科三病房姜春玉主任及其团队在我院导管室为刘阿姨完成了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手术过程约1小时,经穿刺右股静脉置入封堵伞,术中术后超声均证实封堵伞位置形态正常,二尖瓣无反流。手术很顺利,手术过程中,刘阿姨并没有感到不适,术后8小时左右,就可以下地活动了。现在,刘阿姨的“心病”已除,由卵圆孔未引起的卒中也不会再发了,她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现在心情很美丽。”

我院心血管内科三病房主任姜春玉(中)及团队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前右心声学造影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超声检查

刘阿姨先后两次住院,经过我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超声科强强联合,得到了明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卵圆孔未闭这个病,发病就诊于神经内科,诊断要靠超声科,治疗就要来心血管内科了。

我院心血管内科三病房主任姜春玉为患者查体

刘阿姨的这个病听着都很陌生,那是不是很少见呢?

其实卵圆孔未闭的患病率真的不低,成年人中约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也就是说,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可以说,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那是不是所有的卵圆孔未闭都需要封堵呢?当然也不是,有典型的隐源性卒中以及无法从常规药物治疗获益的严重偏头痛患者可以选择封堵卵圆孔。如果大家有相关的症状或困惑,要及时来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这些专业的事还是由专科医生来评估吧。

(撰稿:心血管内科三病房 姜春玉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心血管内科三病房 姜春玉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