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和谐共生 美好生活 齐医附属三院开展“关爱帕金森”主题义诊活动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为普及帕金森病相关知识,提高帕金森病的知晓诊断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帕金森病患者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关爱,4月11日上午8:30,我院于门诊综合楼一楼大厅开展“关爱帕金森”主题义诊活动,参加此次义诊的专家有神经内一科主任潘云志、神经内三科主任刘宏斌、神经内三科主治副主任医师王澍、神经内四科负责人隋欣、神经内六科负责人任占军。

义诊现场

此次义诊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咨询,咨询内容包括用药、手术、康复等。现场医护人员为其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分析病因,并提出应对方案。我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刘宏斌表示,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我国大约有220多万的帕金森病患者。尽管帕金森病不能被治愈,但可通过适当的治疗控制症状。希望通过此次义诊,能够为鹤城的帕金森病患者给予一些用药指导及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广大市民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义诊,了解到了帕金森病的评估与治疗手段,提高了对帕金森病的认识。通过此次义诊,搭建了患者与医生的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增进了群众对帕金森疾病的认知,对帕金森病诊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我院也将持续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科普知识

关于帕金森,您了解多少呢?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异常为主要特征。调查发现,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7%,我国大约有220多万的帕金森病患者,居世界第一。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杀手”。

帕金森病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症状呢?

帕金森病是运动障碍疾病,表现为行走时“小碎步”步态,我们也称之为慌张步态,表现为身体前倾,屈髋屈膝,手臂摆动减少,起步困难,走起来后止步又困难,转身时有冻结步态,极容易跌倒。平时手震颤明显,持物不稳,系扣子困难,写字时字越写越小,我们称之为“写小症”。面部表情少,称为“面具脸”,平卧时翻身困难,坐位起立时困难,需要双手支撑站起。手足有静止性震颤,表现为休息时,睡眠后缓解。激动紧张时震颤加重。同时还有很多非运动症状。比如:便秘、夜尿增多,嗅觉减退、生动梦境、梦中大喊大叫,失眠,日间嗜睡,抑郁,焦虑,体位性低血压等等。这些症状同样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要及时干预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根据病情及患者工作、生活需要选择个体化治疗。最主要的是药物治疗,比如选择美多芭、森福罗、珂丹、咪多吡等药物。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由专家详细评估后,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同时针灸、推拿以及中药在抗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得到国内外广大医生与患者的认可,配合西药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因为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不能根治,但及早规范治疗可使症状改善,保持生活自理。病人要配合医生,保证依从性,才能达到好的疗效。用药时强调剂量滴定,就是小剂量达到满意疗效,不要自行盲目加量,要近期和远期疗效并重,兼顾疗效同时注意潜在不良反应,尤其避免突然撤药,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美多芭药物要在餐前1小时以上或餐后1个半小时以上用药,尤其蛋白类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疗效。

帕金森病管理及日常照顾有哪些呢?

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神经变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1、饮食方面:均衡饮食,每日食谱应多种多样,多吃杂粮和蔬菜瓜果,适量补充奶类和豆类,适量饮用绿茶及咖啡。每天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水防止便秘。为避免影响药效,牛奶等蛋白质尽可能放在餐中摄入。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喝热饮用有宽把手、且质轻的杯子。

2、衣着生活方面:日常的穿戴要尽量宽松,穿着应以方便为主,如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不要穿套头的衣服。避免用细小的纽扣,可以拉链或尼龙粘链代替。尽量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不要穿橡胶或生胶底的鞋子。只要自己能穿衣服就自己穿,穿、脱衣服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肌肉的方法。床边、卫生间坐便器旁安置扶手,便于患者起身。

3、康复训练方面:放松,做深而缓慢的呼吸;对着镜子,做皱眉、睁闭眼、鼓腮、露齿、微笑、大笑等面部动作练习;做手部训练,如用手指旋转钢球或胡桃,或用双手伸展握拳运动,可以用一只手抓住另一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压,防止掌指关节畸形;步态练习时要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足尖尽量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前后摇摆,跟着音乐节拍在画好间隔线的地面走路更有利于锻炼;舌运动练习及唱歌练习。帕金森病人有50%以上伴有抑郁状态,要进行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

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有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患上帕金森病的朋友不要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抗“帕”!


(撰稿:神经内三科 刘宏斌 编辑:宣传科 李宽 审核:神经内三科 刘宏斌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