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回顾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成果,将曾经的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医院特开设【医路守护】专栏,分享优秀、感人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全院职工在新一年的工作中继续奋发有为、再创佳绩,共同续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持续固边兴边富民、加强边境地区干部和人才力量,黑龙江开展“组团式援边”行动,援边工作队有力助推当地教育、医疗、产业等发展,助力黑龙江振兴发展。我院积极响应号召,先后派出多名医生参与援边医疗工作。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主治医师王瑜就是其中一员。
在接到援边任务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负责人姜云飞得知她的爱人在2024年2月到广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工作,建议王瑜放弃此次援边工作。她却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身为一名医生的责任。身为一名党员,我愿意投身基层,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决心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到这片土地上,为改善当地呼吸内科医疗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践行一名医者的初心与使命。”
援边医疗队队员合影(左一:王瑜)
2024年7月21日在院领导的护送下,援边医疗队踏上了去漠河的列车。事后才得知,她的婆婆曾于2024年5月份因急性脑梗入院,但她的丈夫和家人都支持她的选择,是她坚强的后盾。她说,作为援边工作医疗队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这段经历将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闪耀着独特而持久的光芒,不仅照亮她个人专业成长的道路,更将温暖与希望播撒在这片广袤而寒冷的边疆土地上。
漠河,地处我国最北端,纬度高,冬季漫长而寒冷,气候条件极为恶劣。这样的环境对当地居民的呼吸系统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由于地域偏远等因素,漠河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她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人民呼吸健康的神圣职责。
王瑜在基层医疗机构看诊
初到漠河,她便跟随医疗队深入到各个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与当地的医护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通过查看病历、实地观察诊疗过程、与患者面对面交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地呼吸疾病的发病情况、诊疗手段以及患者的就医体验。由于缺乏先进的检查设备和专业的呼吸内科医生,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在呼吸疾病的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往往只能依靠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简单的体格检查进行初步判断,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在治疗方面,治疗方案相对单一,药物种类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病情的处理能力不足。例如,在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时,当地医院无法及时开展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和规范的药物治疗,使得患者的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针对这些问题,王瑜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为后续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呼吸内科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她组织了一系列培训与教学活动。举办呼吸内科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了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常见呼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最新治疗指南及进展等方面。她结合大量的临床实际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治疗原则,使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便于加深当地医护人员对呼吸内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了理论讲座,她还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她利用有限的医疗设备资源,开展了多项呼吸内科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如肺功能检查操作及结果解读、简易呼吸器的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技术等,无创呼吸机及经鼻高流量仪器等操作。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培训,有效提高了当地医护人员的呼吸内科临床技能水平,使他们在日常诊疗工作中能够更加规范、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她还定期组织病例讨论活动,对一些疑难复杂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当地医护人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诊疗思路,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瑜查看患者影像检查结果
在援边期间,她积极参与当地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工作,无论是门诊、病房还是急诊,她都全力以赴地为呼吸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门诊工作中,她耐心倾听患者的症状描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详细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计划,让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他们宣传呼吸疾病的预防知识,如戒烟限酒、加强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指导他们正确使用药物和吸入装置,提高患者的自她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在病房工作中,她负责管理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密切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等,参与抢救和治疗工作,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她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通过参与日常诊疗工作,深刻体会到了漠河当地呼吸疾病患者的痛苦和需求。在与患者的朝夕相处中,她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医患情谊,看到患者在自己的治疗下逐渐康复,重新恢复健康和活力,她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王瑜查房询问患者情况
漠河的极端寒冷气候给医疗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挑战。在冬季,寒冷的天气还使得患者的病情容易加重或反复,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在漠河援边工作的这段时间里,面对各种复杂多样的呼吸疾病病例和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专业技能挑战,也因此获得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处理疑难病症的过程中,她学会了如何在缺乏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凭借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积极探索和应用一些适合当地条件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如简易的呼吸康复训练指导、低成本的药物治疗方案优化等。在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开展医疗工作的过程中,她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应对困难的智慧。他们在长期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的一些实用技巧和方法,以及对当地疾病特点和患者需求的深刻理解,都让她受益匪浅。
援边工作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病房和诊室,更是延伸到了祖国的边疆大地和每一位需要医疗帮助的人民群众身边。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和复杂的医疗任务时,始终坚守岗位,不畏艰难,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这种经历使她的职业使命感和敬业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让她更加珍惜自己的职业身份,更加坚定了为医疗卫生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激励着她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医生。
(撰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李玉雪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