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医讯】漫漫求子路 齐医附属三院产科与新生儿科携手守护新生命的绽放

孕育生命是人生的一段幸福旅程,但在成为母亲的路上,往往会跌跌撞撞。漫漫保胎路异常艰辛,是“母亲”的坚强和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共同守护了一个个新生命的绽放。

今年31岁的孙女士,婚后三年多一直未孕。2024年,小两口儿决定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正式走上“试管”之路。2024年5月,孙女士成功怀孕,希望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这个多年备孕无果的小家。随之而来的是每天的各种保胎药,多力姆、补佳乐、阿司匹林、屈他维林、肝素、雪诺酮、打黄体酮针......然而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家庭与爱的支持下,孙女士开始了她曲折而艰辛的保胎之路,也正是这个契机,她与我院产科负责人李兴媚结下了一段医患真情。

孕中,孙女士定期来到我院产科门诊孕检,李兴媚主任每次接诊都会给出精细的指导和真切的鼓励。可天不遂人愿,在孕31周时,孙女士被发现宫颈机能不全,收入产科住院治疗。期间,李兴媚主任给予药物促进胎儿成熟,营养胎儿脑神经,每日监测胎心胎动,保守治疗,尽量延长孕周,医患同心,不离不弃。4天后,孙女士出院,于家中卧床保胎,每周复查胎儿彩超,幸运的是宫颈长度无明显变化。2024年12月,孙女士孕35+2周,如约来我院孕检,本以为和往常一样,孕检通过就回家了,可彩超提示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内径9.3mm,胎儿宫内窘迫不排除。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孙女士陷入了两难。她再次找到了李兴媚主任,考虑到继续妊娠的感染风险,以及此次妊娠的珍贵,李兴媚主任及其团队果断做出了终止妊娠的决定。

术前,我院产科负责人李兴媚和新生儿科主任杜龙积极商讨策略,做好了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等万全准备。次日,李兴媚主任及其团队为孙女士施行了剖宫产手术。术中发现腹膜与大网膜之间致密黏连,大网膜与子宫前壁之间致密黏连,予以黏连分离,子宫表面膜样包裹,胎盘表面约3/4面积钙化,手术顺利,于9时3分娩出胎儿。

△ 宝宝双肺大面积实变

宝宝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本应是带着全家人的期盼与喜悦,开启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然而,命运却给这个小生命设下了一道残酷的关卡——新生儿窒息。那一刻,原本充满希望的产房被紧张的氛围笼罩,宝宝的哭声迟迟未响起,自主呼吸弱,欠规则,全身皮肤青紫,肌张力略低,对刺激的反应弱,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们始终保持着冷静和专业,有条不紊地为宝宝清理呼吸道、复苏囊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宝宝的家属在手术室外焦急地徘徊,时间仿佛凝固,每一秒都如同漫长的煎熬,焦虑的情绪在每个人的心中蔓延,最后与家属协商,气管插管下转入新生儿科。

“快,准备呼吸机!”新生儿科的医生打破了短暂的寂静,医护团队迅速行动起来。看着那弱小无助的身躯,生命的火苗在微弱地闪烁。在治疗过程中,宝宝的呼吸困难症状较为严重,自主呼吸高达100次/分,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我院新生儿科主任杜龙迅速做出判断,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每一次的调整治疗方案,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此时,患儿血化验回报PCT高达109.9ng/mg,宝宝重度感染,杜龙主任再次与家属沟通化验回报的情况,同时安抚家属紧张的情绪。随后,给予两种抗生素联合抗感染,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医护人员们日夜守护,密切观察着宝宝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们的心情随着宝宝的病情起伏,时而焦虑,时而欣慰。3天后,患儿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成功拔管,一周后,患儿呼吸平稳,反应好,进乳好,复查各项指标正常,最终顺利出院。

△ 一周后,宝宝在医护人员精心呵护下恢复健康

当那小小的身体终于脱离呼吸机,成功拔管,当那曾经脆弱得让人心疼的小生命,如今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终于可以健康出院,家属们的感激之情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

从最初的紧张焦虑,到坚定执着、欣喜宽慰,医护人员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每个保胎的孕妈妈都有自己的心酸故事,孙女士只是众多保胎孕妈妈中的一个缩影。她们满怀希望,又害怕失望。我们深知,每一个新生命都是希望的种子,而产科和新生儿科是产妇孕育路上的一束光,我们的使命就是守护这颗希望的种子,让它茁壮成长,我院新生儿科用专业的技术、无私的爱与责任,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的绽放。

△ 新生儿科医生查房

△ 孙女士送上锦旗表示感激


(撰稿:产科 户金娥 新生儿科 王永双 编辑:宣传科 李宽 审核:产科 李兴媚 新生儿科 杜龙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