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春季气温逐渐回暖,但天气多变,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进入高发期。感冒作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其主要症状是咽痒、鼻塞、流涕,可伴有咽喉肿痛、咳嗽、头痛、发热及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感冒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外感时令之邪,内由机体功能失调而形成的。如有不正常的气候变化侵犯人体,且内有蕴热,或水湿、痰饮、伤食、气滞、正气不足等,均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一时下降而发生感冒。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和食疗方法在预防和缓解感冒症状中显得尤为重要。
春季感冒饮食宜忌
1.多喝粥:感冒会弱化消化功能,喝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但要忌过量摄取含脂类和膳食纤维食物的粥,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
2.多喝水:多喝白开水可促进人体代谢,也可适当辅以山楂汁、猕猴桃汁、鲜橙汁等酸性果汁。但感冒兼咳嗽、腹泻者要少食果汁或水果,因其性较寒凉,易使病情加剧。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草莓、猕猴桃、柑橘等新鲜水果及各类新鲜蔬菜。
4.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抗病毒能力,可适当吃动物肝脏、牛奶等;也可多吃胡萝卜、茼蒿、南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
5.适当进补:预防感冒的食物有姜、醋、葱、大蒜等。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平时应针对个人情况用大枣、党参、黄芪食补。
6.忌烟酒及辛辣、性温食物:烟酒可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于病情不利。辣椒、胡椒、咖喱、芥末等辛辣刺激之物,以及涮羊肉、狗肉、麻婆豆腐等性温食物,均会增热助火,加重病情。
食疗妙方推荐
1.预防感冒茶材料: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脾胃虚寒者加陈皮10克,炒白术10克。
做法:将板蓝根、大青叶、野菊花、金银花一同放入大茶杯中,用刚烧沸的沸水冲泡,稍闷片刻后即可饮用。
用法:代水频饮。法病功效:本品清热解毒,除用于防治流感外,对于流行性脑炎、流行性肝炎及流行性呼吸道感染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糯米姜葱粥材料:糯米50克,生姜片5克,葱白段5根。调料:红糖15克。
做法:(1)将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2)将糯米与姜片、适量清水一起入锅煮沸1分钟,加葱白,煮成粥。粥成后再加红糖搅匀,稍煮即可。
用法:趁热喝粥后盖被入睡,以微微出汗为佳,每日1次。法病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起所致的头痛发热、怕冷、浑身酸痛等症。
3.神仙粥材料:生姜5片,连须葱白1根,大米50克。调料:米醋适量。
做法:(1)大米淘洗干净,与生姜放入锅中,煮沸1分钟,葱白洗净,切成段。(2)放进葱白段,待粥将成,加入米醋,稍煮即可。
用法:趁热饮服,盖上被子保暖,使患者微微出汗。祛病功效:大米可健胃和中,益气扶正;葱、姜味辛性温,能祛风寒;米醋对流感病毒有杀灭作用。此粥适宜风寒感冒者服用。
惊蛰时节,天气多变,正是感冒高发期。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食疗方法,不仅能有效预防感冒,还能缓解症状,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撰稿:营养科 关守琨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营养科 孔文基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