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我院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积极响应国民体重管理需求,创新推出由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和普外科组成的体重管理多学科(MDT)门诊。
由我院内分泌科二病房主任金立、内分泌科三病房主任单洁、营养科主任孔文基、心理门诊负责人丁继红、中医内科负责人孙丽丽、康复医学科一病房负责人任占军、普外科二病房负责人兰树伟以及站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李健,基于各学科在体重管理领域的专长、服务特色及协作机制,协同为公众提供系统性、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指南。
内分泌科
精准调控,为减重护航
在体重管理的多学科模式中,内分泌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内分泌科二病房主任金立指出,肥胖症并非简单的“吃多动少”,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基于病理生理的分型体系,肥胖症被分为脑饥饿型、胃肠饥饿型、情绪饥饿型和低代谢型等四种类型,其中低代谢型患者由于静息能量消耗较低,更容易形成“易胖体质”。
内分泌科在减重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体现在对代谢异常的精准干预上。据金立主任介绍,当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管理体重仍不能控制,或患者明显肥胖需要药物治疗时,内分泌科可提供减重药物治疗。目前,我国已获批的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的治疗药物包括贝那鲁肽、括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替尔泊肽和奥利司他,内分泌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内分泌科还负责对肥胖症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综合性管理。肥胖症往往伴随着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精神心理异常等多种并发症。内分泌科医生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旨在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对于更年期女性容易突然发胖的问题,金立主任解释称,这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女性体内睾酮水平的增加与肥胖相关,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则与胰岛素抵抗、中心型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节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体重管理效果。
在肥胖症的诊断方面,内分泌科遵循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包括基于体质指数(BMI)的诊断标准、基于体型特征(腰围、腰围/臀围比)的诊断标准和基于体脂比的诊断标准。这些标准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肥胖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科
科学搭配,为减重助力
营养科,在体重管理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养科主任孔文基指出,网上流传的生酮饮食和轻断食等减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生酮饮食,通过大幅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来帮助体重快速下降,但可能引发低血糖、低血压、便秘、疲劳等不适症状,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轻断食,则通过在一定时间内限制热量摄入来实现体重管理,但可能出现饥饿、疲劳、头晕等不适,长期过度限制热量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孔文基主任强调,营养科在体重管理中的核心任务是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方案。营养科通过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和身体需求,制定符合其个人情况的饮食计划。这些计划不仅关注热量的摄入,还注重营养的均衡和多样性,确保患者在减重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人群,营养科提供差异化的营养建议。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钙、铁、锌等营养素需求较高;成年人则需根据工作强度和生活方式调整营养摄入;老年人则需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和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对于特殊体质人群如过敏体质、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等,营养科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在营养搭配方面,营养科注重平衡热量和营养的摄入。通过计算热量需求、合理搭配饮食、选择健康食物和规律进餐等方法,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同时,营养科还提供减脂营养食谱示例和便利店减脂餐搭配建议等实用信息,方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实施。
针对许多人喜欢使用空气炸锅烹调食物是否健康的问题,齐医附属三院站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李健表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加热即食,对减重人群而言,无需额外加油,口感亦佳,值得推荐。但需注意,烤制薯条、鱼丸、披萨、牛排等食物时,虽表面无额外油脂,但调料中可能含更多油盐,需加以留意。而对于饮食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他建议,在运动前后各留一小时间隔,此举既能确保身体获得充足能量,又可抑制食欲,提升运动效果。
心理科
心灵调适,为减重赋能
心理科,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心理科负责人丁继红认为,许多人在面对压力时容易暴饮暴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饥饿表现。压力会导致人们内心缺乏力量感,从而通过进食来寻求安慰和满足。这种进食行为,往往伴随着负罪感和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科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打破进食焦虑暴食的链条。认知行为治疗,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心理科还教患者一些压力应对方式,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以减少抑郁情绪引发的过度进食行为。
对于减肥成功后总怕反弹、陷入焦虑的患者,心理科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丁继红主任建议,患者应给自己一个安全空间,允许体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关注减肥行为而非仅仅关注数字。通过调整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心态,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减肥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中医科
辨证施治,为减重添彩
中医科,在体重管理中同样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科负责人孙丽丽指出,中医认为肥胖并非单纯的“吃多动少”,而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的结果。中医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其中与肥胖最为密切的是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虚体质、气郁体质和阳虚体质。
中医科,通过中药、针灸、穴位埋线等治疗方法,调节免疫功能、促进代谢、调整脾胃功能和促进水湿代谢,从而起到减肥作用。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中医科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痰湿体质的患者,中医科会采用健脾祛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湿热体质的患者,则会采用清利湿热的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科还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调理方法。如针对“部分肥胖”(肚子大)的问题,中医科推荐按摩中脘、天枢、大横、丰隆、气海、关元、水道和足三里等穴位,以控制食欲和促进代谢。同时,中医科也提醒患者,要理性看待网红中医减肥法如祛湿茶和减肥贴等产品的效果,不要过度依赖此类产品。
康复医学科
科学运动,为减重加速
康复医学科,在体重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康复医学科一病房负责人任占军指出,大基数人群在减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康复医学科通过提供低冲击运动、力量训练和注意事项等指导,帮助大基数人群安全地进行运动锻炼。
除了针对大基数人群的运动指导外,康复医学科还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支持体重管理。如反重力跑台可调节体重负荷,实现“减重奔跑”;等速肌力训练仪,可精准控制训练强度;体外冲击波,可改善脂肪团局部代谢等。这些设备和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运动锻炼的效果和安全性,还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参与度。
此外,康复医学科还注重运动康复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通过代谢重启、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肪氧化增强和心理干预等生理机制,运动康复有助于患者实现健康减重并维持减重效果。同时,康复医学科还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和环境改造建议等实用信息,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施运动锻炼。
普外科
手术干预,为减重破局
对于严重肥胖及代谢疾病的患者来说,手术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普外二科负责人兰树伟表示,减重代谢手术已成为治疗严重肥胖及代谢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手术干预,患者不仅可以实现显著减重,还能改善多种合并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减重代谢手术适用于多种人群,包括体质指数BMI≥32.5的人群、BMI 27.5~32.5且合并代谢疾病的人群、BMI 25~27.5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特殊年龄群体等。
齐医附属三院的减重代谢手术团队,由多学科专家联合组成,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其采用的国际主流术式,如胃袖状切除术和胃旁路术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团队还提供全程化管理体系包括术前精细化评估、术中精准操作和术后终身随访等,能够确保患者能够长期维持健康减重效果。
齐医附属三院体重管理多学科门诊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通过整合内分泌代谢、营养医学、心理干预、中医体质调理、运动康复及减重外科六大核心学科内容,将现代医学的精准干预与传统医学的整体调理深度融合,打造精准化评估-个性化干预-全程化管理的闭环诊疗体系,不仅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方案,更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减重支持,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出诊地点
体重管理门诊:门诊综合楼三楼内分泌诊室(周一至周五)
多学科门诊:门诊综合楼二楼会诊室(每周四下午)
服务流程
1、预约挂号:拨打预约咨询电话 0452-2697251
2、初诊评估:人体成分分析+肥胖原因筛查。
3、定制方案:专家团队为您选择最适合的减重方式。
4、长期管理:智能监测+定期复诊,确保效果可持续。
减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齐医附属三院体重管理多学科门诊为您量身打造科学减重方案,助您打破减肥魔咒,重获健康人生!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 编辑:宣传科 李宽 审核:门诊部 奚永强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