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弘扬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高素质护理队伍建设,我院特推出“模范护理工作者”专题专栏,深入推进智慧化、人性化、创新型、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护理实践全过程,激励全体护理工作者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机遇,以仁心守护生命,在提升服务品质中彰显使命担当。
在医院的新生儿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温暖的身影——多蕾,自2005年踏上护理岗位以来,她先后在儿科及新生儿科工作,十九年如一日扎根临床一线,以精湛的技术、无私的奉献和母亲般的关怀,为危重新生儿托起生命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的时代内涵。
新生儿科护士多蕾
勤学精技,练就“生命守护者”的硬本领
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轻患儿的痛苦,她常常在下班后继续钻研,在模型上反复琢磨进针的角度和力度,有时也会在自己手上练习,只为找到最轻柔精准的手法。当看到患儿不再因穿刺而哭闹,家长们眼中流露出安心的神情时,她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一针见血的温柔技术,不仅是对专业的追求,更是对生命的爱与责任。
2007年冬夜,一名2岁患儿突发高热惊厥,她凭借冷静的判断和娴熟的操作,在黄金时间内完成急救,家长含泪致谢:“是您救了孩子的命!”她以“夜间哨兵”的姿态守护患儿,多次在夜班时及时发现呼吸异常等险情,为抢救赢得先机。她作为新生儿科静疗护士,她24小时待命,确保任何时刻的紧急需求都能得到回应,无论是深夜的危重抢救,还是突发的高难度静脉穿刺,她始终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技术,保障患儿治疗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多蕾为患儿静脉输液
创新攻坚,成为早产儿护理的“拓路人”
多蕾及其所在的护理团队创新性地将“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早产儿护理中,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鸟巢式护理就像为雏鸟编制温暖的巢穴,用柔软的棉圈为患儿筑起“人造子宫”,当小脚丫触碰到边界时的踏实感,让他们的心率曲线变得平稳,蜷缩在鸟巢中的安详睡姿,仿佛回到了妈妈肚子里最安全的时光。她勇挑重担,熟练掌握脐静脉置管护理、PICC维护、呼吸机管理等核心技术。面对胎龄28周、体重仅960克的“巴掌宝宝”,她精准计算每毫升营养液,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在医护团队的协作和精细化护理下,这个巴掌宝宝先后闯过了呼吸窘迫、感染风险、喂养不耐受等重重关卡。同事感叹:“多蕾的手像长了眼睛,总能第一时间发现患儿的细微变化。”
多蕾为新生儿治疗
薪火相传,甘为护理团队的“领航灯”
在科室她承担了新入职的护士的培训工作,将19年经验倾囊相授,她经常都会强调:在接触这些不会表达的小生命前,手消毒不仅是规范,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新生儿科的每个细节都关乎生死——他们的每一声啼哭都是特殊的'婴语',可能是饥饿、不适,或是病痛的前兆。她告诉新入职护士,在这里,就要练就'显微镜'般的观察力:从0.01ml的药物计算到血管的选择,从细微的表情变化到生命体征的波动,每个操作都要精准到极致。
多蕾工作中
逆行担当,化身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疫情期间,她多次请战,在社区核酸采样时汗透防护服,闭环管理期间,她连续值守20余天,即使休息也随叫随到。
荣誉如磐,坚守初心再出发
2022年“护理服务明星”、2024年“优秀护士”……面对荣誉,多蕾始终淡然:“这些称号属于整个团队。”如今,她依然每天穿梭在暖箱与监护仪之间,用温柔的手为患儿抚触,用专业的心为生命护航。正如她所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我坚守的意义。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会一直做那个托起生命的第一双手。”
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多蕾以非凡的坚守书写了大爱无疆。她不仅是技术的标杆,更是医德的典范,用十九年光阴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护理工作者的奉献之歌。
(撰稿:新生儿科护士 多蕾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护理部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