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养周】不做小胖墩,管理儿童体重从科学饮食开始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吃得越多,长得越胖,就越健康可爱,自认为给孩子补充了足够的“营养”,却不知错误的饮食方式会给孩子埋下诸多健康隐患。儿童肥胖会影响正常的骨骼和身体发育,导致身材矮小,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的概率高达70%-80%,长期的脂肪堆积会使身体代谢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加剧,从而增加成年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风险。0-12岁儿童体重标准:1岁以内:出生时平均体重约3kg。前3个月每月增长约0.7kg,4 - 6个月每月增长约0.5kg,7 - 12个月每月增长约0.3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即9kg左右。 1 - 2岁: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全年约增长2.5 - 3kg。2岁时体重约12kg。 2 - 12岁:可使用公式“体重(kg)=年龄(岁)×2 + 8”来估算。‍科学管理儿童体重,从合理饮食开始,刻不容缓。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科学管理孩子的饮食呢?

构建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

儿童的饮食结构应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主食以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物为主,每餐要有适量的瘦肉、深海鱼、蛋类来提供所需的优质蛋白,餐盘应注重荤素搭配,每天应保证足量的蔬菜和适量的水果,要保证每天摄入300-500毫升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满足钙需求。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每天为孩子安排固定的进餐时间和地点,进餐时要专注,家长应以身作则,关闭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要引导孩子细嚼慢咽,每餐进食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不要追着喂饭、强迫进食,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鼓励其自主进食,使用勺子、筷子等餐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进食兴趣,还能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 营造健康规范的饮食环境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温馨健康的就餐氛围,避免在进餐过程中批评训斥孩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食。家中尽量不要出现高能量的垃圾食品,如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带孩子认识不同蔬菜的营养价值,鼓励孩子参与洗菜、摆盘等简单烹饪环节,让他们对健康饮食产生兴趣和认同感。 儿童体重管理,始于餐桌,成于坚持。家长要树立科学的体重管理意识,关注孩子的体重增长规律,打造健康餐盘,帮助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保持适宜的体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撰稿:营养科 李婷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营养科 孔文基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