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消化一科接收了一名危重的肠系膜动脉出血患者,消化一科、外科ICU、256CT、介入科医护人员通力合作,成功将患者从鬼门关解救出来。
家住龙江县的患者马先生,在当地发现黑便3天,12月8日下午突然大量便血,病情危重,晚上6点被紧急送到我院消化一科。夜班医生张博和护士接诊后发现患者血压测不清,重度贫血,患者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当务之急是迅速纠正休克。张博医生在组织护士开通外周静脉通路快速输液的同时,立即联系外科ICU,值班医生杨磊马上到位开通深静脉通路,为快速输血输液创造了先决条件。经输血6单位和输液后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张博向陈尔东主任汇报病情后,决定先行胃镜检查排除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陈主任行急诊胃镜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的出血性病灶,初步判断可能是小肠或结肠出血。
接到电话通知后256CT闫文俯主任、介入科刘琳主任和介入科的3名医生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闫主任仔细为患者进行256层极速CT增强扫描。256层极速CT具有成像更快,图像更清,检查结果更准确的特点,对全身各脏器的微小病变可以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经血管成像显示患者5组小肠的肠腔内有出血,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状况,闫主任当即诊断为肠系膜动脉出血。
肠系膜上动脉出血性疾病是在临床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失血,重症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因为临床表现和普通的肠道出血相似易被误诊。肠系膜动脉破裂会导致病人大量出血,只有明确找到出血点,确切止血,才有可能争取到生存的机会,稍有延误就会因休克致死。闫主任及早的诊断为患者下一步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此时已是夜里12点,介入科主任刘琳带领医生护士早已准备好手术。为进一步明确是哪条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刘主任为他做了血管造影,造影结果呈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回结肠动脉末端小分子微小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向肠腔喷血。找到了具体出血点,下一步就要进行封堵止血。但出血的肠系膜动脉分支的细小血管仅有头发丝粗细,如果超选血管不当直接封堵,极易造成肠坏死,对今后患者的消化功能影响很大,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凭借高超的手术技巧,刘琳找到了病变的血管,进行了栓塞治疗,出血立即停止,没有造成其他并发症,经过2个小时的奋战,患者血压有所回升。虽然血止住了,但是患者情况依旧不容乐观,被送回病房后,介入科值班大夫在患者的床边观察了一夜,直到病情稳定才离开。
这次多学科联合救治危重病人的成功,再次展示了我院强劲的综合实力,每位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表现出了令人称赞的专业素养。高超医术、高尚的医德品质与先进的设备的完美结合,奏响了一曲治病救人的凯歌。

256CT动脉期见肠道出血病灶

静脉期出血量明显增加

术中造影见出血病灶

手术栓塞后出血病灶消失
( 宣传科车琳)
感谢256CT闫文俯主任对新闻线索的提供,感谢256CT闫文俯主任、介入科刘琳主任、消化一科陈尔东主任对此稿件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