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责 戈壁大地献赤诚 ——记援疆医生共产党员张北玉

  • “我代表着齐医附属三院人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支持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我要用实际行动在短短3个月内为新疆人民多做一些事,在阿勒泰这片戈壁滩上留下自己青春奉献的足迹,为祖国援疆事业添上属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烙印。”

    ——张北玉

    从东北边陲到西北边疆,在这条跨越千里的援疆路上,我院共产党员张北玉发扬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精神,把全心全意为新疆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美好心灵和精湛医术治疗每一位病人,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与情怀。

    张北玉的女儿不满10岁需要亲人呵护,爱人异地工作无暇顾及家庭,86岁母亲、81岁卧病在床的公公需要人照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张北玉接到了援疆3个月通知,使得原本就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的她陷入了更加两难的境地。当张北玉将援疆任务告诉家人时,丈夫积极支持她去援疆;66岁的大姐主动放弃去上海与儿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提出帮忙照顾女儿;老人们也表示对此事的理解。家人的鼓励与支持坚定了她援疆的信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临行前两天,大姐被确诊为早期食管癌,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这突如其来的不幸,使张北玉的全家笼罩上阴霾,让原本就觉得亏欠、内疚的她久久不能平静。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彰显共产党员的意志与品格。在这种情况下,张北玉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她的天职、牺牲奉献是她的义务。她并未因家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存在的困难向医院领导提出任何要求,带着院领导的嘱托、亲人的牵挂和为新疆人民解除病痛的使命,张北玉毅然踏上了援疆的征程。

    3月15日,张北玉抵达援疆医院——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她还未来得及熟悉环境,与家人诉说歉疚与不舍,第二天,便全身心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用仁医厚德演绎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佳话。

    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历次援疆医生均为男性,尤其在医院心脏介入领域女性医生更是凤毛麟角。或许是对首位援疆女心脏介入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考验,援疆半个月,张北玉做冠脉介入手术共计29台,手术例数是该科室平时手术量的几倍。其中4台为急性心梗急诊冠脉支架手术,2例为冠脉异常开口高难度造影,疾病病种在当地均属罕见病例。手术过程中,凶险情况屡屡发生。有的病人反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室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血压极速下降等情况,生命危在旦夕。但是,张北玉没有放弃,沉着冷静应对,一边操作手术,一边指挥抢救,使患者化险为夷,成功完成手术。可是有谁知道,张北玉为患者进行急诊支架手术的时候,五千里之外的大姐正在进行食管癌手术。张北玉把对姐姐的牵挂和担忧默默地藏在心里,化作对新疆人民的挚爱,怀揣着仁者爱人的医者之心,全力守护着每一位病人的生命。

    经过半个月的工作相处,科里同事对她刮目相看,原来女医生也可以把心脏介入手术做得这样好!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张北玉获得了同事、同行、领导的肯定。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梁少华主任曾当着全科医护人员说:“佩服吧!我们的美女心脏介入医生!”

    “其实,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开展了这么多心脏介入手术,除了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拥有敢于担当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姜祖禄副院长对张北玉的褒奖。

    八千里路云和月。转眼间,张北玉医生援疆工作已开展近一个月。从春分到清明,从陌生到熟悉,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在阿勒泰山脉脚下,她用爱心传递着真情,奉献着青春,治愈了患者,架起了民族友谊的桥梁。只因心中有责,她把家庭的困难抛在一边;她不惧疾病治疗的风险,用无私的大爱为新疆同胞的病痛和疾苦负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 党办刘洋)

    张北玉主任(左一)为医护人员讲解病情

    工作中的张北玉主任(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