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男孩小航(化名),周日在游乐场玩耍后着了凉,晚上回家就开始发烧,起初小航的爸爸、妈妈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给小航吃了平时常吃的小儿感冒药,但是小航烧的太高了,体温最高可达40度。小航的爸爸、妈妈着急了,第2天带小航到附近的卫生所就诊,医生给小航输抗感染和抗病毒的药,但是5天过去了,小航不但还在发热,而且身上出现了红色的小疙瘩,小航的父母想是不是输液过敏了,于是带小航看了皮肤科。皮肤科的医生说不是过敏,是猩红热。于是按猩红热又治疗了3天,但仍然不见好转。
小航的父母焦急万分,带着孩子来到了附属三院儿科,附属三院儿科张丽文主任详细的询问了孩子的病情,结合小航的查体及检查结果,确诊为川崎病,传奇川崎病?小航的父母更是一头雾水,提出了疑问:“川崎病是啥病?咋从来没听说过。”张主任为小航的父母解释说:“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有关,抗生素治疗无效,它有几个主要表现:1.持续高热5天以上,小航已经烧了8天了,抗生素也用了,还是热,很符合川崎病的特点。2.眼球结膜充血,小航也有,有的家长以为是红眼病还会带着孩子看眼科。”“对对,张主任你要是不问,我们都没把眼睛红当回事,光想着孩子发烧的事了,又不疼不痒的,自己就不红了。”张主任接着说:“对,因为持续的时间短,可自行消失,容易被家长忽略。3.口腔的变化,草莓舌和口唇皲裂,通常也联想不到川崎病。”“是呀,还以为孩子烧得太厉害了,把嘴唇烧裂了呢,原来都是这个病造成的。”张主任还说:第4.5个特点是皮肤的表现:猩红热样皮疹、手足脱屑,容易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但经常会被误诊为猩红热。常常是病初有指(趾)端硬肿,恢复期出现从指(趾)端开始的膜状脱屑,这些脱屑有时会出现在肛周。有的孩子还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经常被误认为是淋巴结炎。川崎病的各个表现在不同时期出现消失,多不同时存在,有皮疹了看皮肤科,眼睛红了看眼科,淋巴结肿大看外科,所以很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把所有的表现综合起来看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川崎病最危险的地方是它对心脏有损伤,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还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如果发生破裂会危及生命。
川崎病早诊断及时应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是治疗的关键,会大大降低对心脏冠脉的损伤,但很多患儿往往临床上症状表现不典型,诊断不明确并且错过应用免疫球蛋白的最佳时期而大大增加了心脏受累的机会。由于对小航的疾病做出了明确的诊断,在最佳时期内给予了免疫球蛋白的冲击治疗,目前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小航出院时张主任再三叮嘱要继续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 作者:儿科主治医师亢杨)
相关链接:儿科主任张丽文简介
张丽文: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现任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齐齐哈尔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委员会会员。东北三省肾脏病协会会员。从事儿科专业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儿科专业的常见病如支气管炎、小儿腹泻病、病毒性脑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等常见及多发病有较深的研究,特别是应用雾化泵吸入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以及川崎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承担着齐齐哈尔医学院儿科专业的教学任务,从事儿科教学已有十余年,教学与临床相辅相成,为自己的专业理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中国临床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现代医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编写了《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实习指南》、《临床医疗于护理学》,主持及参与了《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疾病于智商及学习困难关系的研究》、《应用中西药组合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研究》、《齐齐哈尔市神华爱心行动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儿科学课程临床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等多项市级科研课题及院教学科研的研究,其中《应用中西药组合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研究》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
联系电话
儿科:0452-26973260452-2697325

儿科主任张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