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为他们点赞!

3月11日下午,我院在门诊综合楼四楼会议中心召开2019-2020年度科技工作暨2020年新技术、综合目标奖励大会。会上,共有40项技术获得医疗新技术奖、110人次获得科技奖励(科技奖励分为专利奖、科研项目奖和优秀论文奖)、27个科室获得综合目标管理奖。骨外五科主任孙文才和肿瘤医院副院长、放疗科主任佟旭,作为科研、论文、新技术获奖代表和综合目标管理奖获奖代表发言。他们从科研创新、科室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谈做法、谈体会、谈感想、谈收获,与会人员受益匪浅。今日在微信公众平台刊发两位获奖代表的发言稿,希望全院干部职工以他们为榜样,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担重担、真抓实干,推进我院管理水平、科技工作、学科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突破,奋力书写医院发展新篇章,为实现学院全面建设高水平特色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建设“学术型医院”,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研、论文、新技术获奖代表、骨外五科主任孙文才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上的鼓励与帮助,有幸让我回顾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共勉。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想借用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作为我的标题。因为在首都北京,两会正在召开,让我们感到这代人生逢盛世。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工作在附属三院,立足临床,开展科研,钻研新技术,我也觉得自己遇到了医学院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所以我想说,我们每个人要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什么是梦想呢,这会让我想起,小学的语文课中有一篇课文,叫《你长大了干什么》,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给大家留了这个问题,有的同学回答说,长大了当老师、当演员、开火车、当飞行员等等,在我朦胧的记忆里,好像写的是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想法都会发生变化。什么时候确定自己真正的梦想,需要时间,需要条件,也因年龄经历和各方面条件的变化而完善。当然,小学老师对自己的启蒙,也就是我心目中科研的影子吧。

怀揣着这个梦想,1995年我迈进了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大门,逐渐让我开始接触科研教学领域。毕业之后开始从事临床工作,基本上不接触科研。临床工作十年之后,2006年考取了天津医科大学的双证的硕士研究生,这是我接触导师的课题和科研实验的开始,他也让我看到了临床和科研结合的道路。在导师的指导下,一边从事临床学习,一边完成科研课题,也自己发表了第一篇科研论文。这也算是我科研之路的开始。在导师的重症监护病房里,学习了深静脉置管、血液滤过、床旁的气管切开和高难度的急重症手术,使得自己的临床业务得到了提高。在导师的实验室里,也第一次接触到了细胞培养,第一次学到了电子显微镜,第一次研究什么是流式细胞仪,感受到参与实验的新鲜感,完成课题的获得感。对我触动很大的是天津医大七年制的同学,我们这届研究生班里年龄大的比较多,大家要毕业时都在讨论,毕业之后去哪里工作,是去天津泰达心血管专科,还是找个好的塘沽开发区医院。可我们隔壁寝室,住的是七年制的本硕连读,他们的生活轨迹却是课堂、实验室、食堂、体育场、自习室。当我们还在讨论毕业后去哪个医院时,他们在讨论的是:你的GRE通过了么,你的托福考了多少分,你留学去加拿大还是新加坡。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所以,毕业后我回到了咱们三附院,因为齐医是我的母校,这是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医教研能同时发展,第三,我们三附是附属医院中的排头兵。所以说,读研到毕业,我刚刚接触科研,并在迷茫中找到了目标。

2009年,研究生毕业回到我们医院时,我很幸运地师从老师白玉江主任,主任是一个业务、科研、教学都非常严谨的人,他带领骨科的团队,申请主持省教育厅指令性科研,主编出版外科学教材,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们年轻医生,走的是医教研同步发展之路,使我的科研思路不断提高。我们也在他的指导下,自己发表论文,独立的申请科研课题。按照老师带领的科研思路,自己也申请了一个齐齐哈尔市的指导性课题——《带血管蒂尺神经移植治疗肘管综合征》,随着科研结题,发表了2篇国家级论文,自己也试着申请省教育厅的课题,2010年末终于获得了一个指令性科研面上项目——《猪小肠黏膜支架修复肌腱损伤》,科研资金8000元,这让我很受鼓舞,在教科研的路上继续前进。2010年医学院晋正高还没有要求厅局级的指令性科研,有的人觉得我要花钱出文章,结题还浪费时间。可是那个时候我却很有劲头,白天要上台学习手术,晚上赶着结题写论文,忙得乐在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医学院的晋级的标准升级了,必须需要带钱的课题了,我的教育厅课题正好顺利结题,晋级也顺利通过了。这也是我走进科研的第二阶段,它说明:做学问成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努力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搞科研要废寝忘食,孜孜不倦。

随着崭新的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我们的患者数量和质量逐年增多,医院科研教学也在突飞猛进,特别是2020年医学院临床硕士点的申请成功,对我们论文发表、科研申请、开展新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2014年因为市级科研《带血管蒂尺神经移植治疗肘管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应用开展,获得了齐齐哈尔市科研二等奖,2016年开展的旋转平台膝关节置换,获得了省卫生厅新技术二等奖,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截止到2020年,我们发表了3篇中文核心,5篇SCI,3项省教育厅资助的课题,专著5篇,教材2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我们要求自己每年要比前一年有进步,今年开展的手术、课题和去年比较,一定要有新东西,这样才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周边各家医院都能做换股骨头手术了,那么我们就把开展新的手术入路: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病人自然而然就多起来了,这样科室发展才能有前景。等到过几年,兄弟医院水平也提高了,我就把膝关节置换、微创单髁置换再做起来,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8年我们的前交叉韧带重建获得了省卫生厅新技术三等奖,我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开展膝关节交叉韧带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重建,争取2021年获得省卫生厅新技术奖。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由于疫情的影响,不能召开线下的学术会,网上开始了线上教学,好多都是免费的,全国的名家授课,我们在家里就能看到老师的手术视频,使得我们技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现在的竞争太激烈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都要努力向前奔跑。

为了我们骨外科团队申硕,我们每一年都要求有新的课题申请,我们连续三年在申请省自然,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我们锻炼了队伍,知道了标书怎么去写,知道了申请课题的方向,知道了课题一定要围绕着一个树根,去分好多的子课题,就像树枝的方向,让它在一个总的方向逐渐分叉、发芽。不能今天东一下,明天西一下,形不成合力。也懂得了省自然课题的申请绝对不是雪中送炭,只能是锦上添花。省自然肯定不会资助你去开展一个你都从未接触过的新题目。所以就要求你由原来的研究基础,发表过相关的中文核心论文或者是SCI研究,想再进一步研究的时候,按这个思路申请的课题,方向正确了,课题经费就获批了,省自然课题就来了,教授的职称也随之晋升了。随着学术地位的提高,同时也带动我们临床工作的开展,出去开学术会的时候,介绍词中含金量高的是您是某某大学的教授,某个学科带头人,某个学术团队的主任委员,这也是我们的教学医院优点和长处,更是我们医院发展的后劲。

刚刚过去的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也在磨砺中逐渐成长。去年一年我们发表了2篇国家级论文,2篇SCI,2个市级科研结题,完成了6项医疗新技术,3项在医院获奖。在今年暂时申请了10项医疗新技术,2021年我们有1篇SCI、1篇中文核心、4篇国家级论文在审稿。

我们的梦想就是,带领我的团队,在医教研上再上一层楼,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还是想起了那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总想,我们生逢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有幸工作在三附这个大舞台,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综合目标管理奖获奖代表、肿瘤医院副院长、放疗科主任佟旭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代表综合目标管理获奖科室进行发言,在此非常感谢院领导对我及放疗科的关怀和信任,同时也感谢你们给了我向帮助过放疗科及佟旭的附三人表达感谢的机会。2020年放疗科全体医护人员克服困难、精诚团结、尽心尽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得到了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肯定,这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医院的正确领导,得益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鼎力相助,谢谢你们!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惶恐不安的,因为在座的每一个科室,附属三院的每一名员工身上都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放疗科去学习,去借鉴,你们很多方面比我们做得更好。今天的成绩不仅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加以克服和改进,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努力践行南丁格尔誓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把放疗科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共设置四类指标,包括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及持续发展、科室管理、运营效率。2020年放疗科在继续教育、科研、学科管理中的积分排名靠前明显高于平均积分外,其他积分与院内各科室得分基本相同。能够获奖主要因素在于运营效率。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机遇与挑战并存,放疗科收入如何取得接近50%的增长,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院领导班子正确领导,附三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回顾2020年,面对百年未有之疫情,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科学管理下,我院全体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充分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医院坚持不停诊,赢得了“零感染”的辉煌时刻,并且在疫情防控影响下各项指标仍稳步增长,充分体现出我院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及综合实力,我院在疫情防控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取得了全面胜利。这稳住了全院职工的人心,患者也觉得在我院就诊是安全的,甚至一部分外院的医护人员也选择在我院看病,我科医疗工作也平稳进行。特别是在疫情形势最严重的时期,由于疫情原因,交通及疫情管控肿瘤患者不能前往上级医院就诊,加之我市几家大型医院停诊,肿瘤患者治疗不容拖延,一时间来我科就诊患者激增,我院坚持以守护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主,院领导多次带领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到我科现场解决临床及防疫的问题和困难,帮助指导设立预检分诊台,优化患者就医流程,开展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从而保证了临床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坚定了放疗科医治患者的决心,医治的患者不减反增,并且为后期患者量的增加打下了基础。

第二,各兄弟科室的鼎力支持、配合和帮助,附属三院的全体同仁是放疗科坚强的后盾。放疗科在东区,有大型设备,有门诊及病房,兼有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双重性质和特点。由于肿瘤患者疾病的特点,我科与各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职能科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各兄弟科室的鼎力支持、配合和帮助,才保证了放疗科工作正常进行。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科、妇科等科室受疫情影响,将病人及时介绍到我科治疗,这在一定数量上增加了我科的患者量。我院多学科诊治水平处于我市乃至我省领先水平,体现了我院综合诊治强大的实力,能够帮助放疗科解决患者在别的医院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增加了我们治疗的信心和效果,提升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另外我院拥有大量完备的先进的检查、治疗设备如pet-ct-mri、加速器、射频消融等,加之智慧型医院的建设、互联网医院建设、医护人员服务理念的转变,患者就诊流程的优化、环境的改善等,我院综合实力水平的提升不仅提高了患者疾病的诊断率及治疗的效果,更加方便了就医,吸引了患者来我院及我科就医。

第三,内外联动,加强合作,提高影响力。在院内加强与各科室联系,积极参与多学科会诊,把科室优势宣传出去。在医院间加强合作,推进“技术领先,合作发展”战略,与国内外科研院所、本市各大医院关连专业、外县医院,通过专题讲座、技术交流、联合会诊、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协作,通过医院之间的合作、提高影响力。 

第四,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加强自身内涵素质建设。在这里感谢多年来与我同甘共苦、朝夕相处的放疗科全体医护人员,正是有了你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付出,放疗科才能取得如此成绩,成为你们的一员是我的幸运和荣耀。2020年放疗科患者增长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长是有限的,运营效益的主要增长点在于放疗核心技术的提高、放疗新技术的开展,经过2019年的过渡,图像引导调强技术广泛的应用在所有肿瘤的放疗中,并且IGRT与脉冲低剂量技术,中子后装技术完美结合等先进技术的开展,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提高了治疗疗效,降低了副作用,延长了患者生命,治疗创效也成倍的提高。放疗科转变服务理念,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用行动去温暖患者及家属,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做有温度的白衣天使。科室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强业务学习,努力营造科室爱学习、善交流、勤研讨的氛围,做到人人有特长,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医疗质量是生命线,科室严把医疗质量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放疗科把疫情防控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实践战场,守好疫情防控的每道关口,科室成员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落实落细院里下达的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各位领导、同事们,回顾2020,感慨万千,作为附三人我感到骄傲,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一个附三人都本着“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精神,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作贡献。成绩是暂时的,只代表过去,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携起手来,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努力工作,再创我院新辉煌!

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欢乐祥和、幸福安康、万事顺意、牛气冲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