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齐齐哈尔日报》记者张颖以《春眠不觉晓,睡眠知多少?》为题,对我院神经内三科进行报道。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睡眠日主题是“规律睡眠,健康未来。”睡眠是人体生理现象之一,人生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然而,中国睡眠研究会在京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人睡不好觉?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记者就此采访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刘宏斌。
睡眠问题困扰很多人
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来之前,一项对2002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调查结果登上微博热搜。调查显示,59.5%的受访青年夜里习惯晚睡,入睡都在23点以后。具体来看,能在22点以前入睡的受访青年仅占5.2%,22点至23点入睡的占35.3%,11.1%的受访青年入睡时长超过了30分钟。
“我知道熬夜不好,最好的入睡时间是晚上11点以前。我每天11点左右上床,躺下看看视频就12点了。工作日一般在半夜12点前睡,周末凌晨一两点左右,晚上睡不够了就中午补觉,每天加起来差不多能睡够6、7个小时。”80后李旭峰说。让李旭峰一直不解的是,自己睡觉的时间不少,但睡眠质量并不算很好,“梦多、睡眠浅、夜间易醒或凌晨早醒,有时候早上三、四点钟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
刘宏斌说,睡眠不好往往有一些诱因,比如健康出现问题,家里有一些事情不顺心。年轻人睡眠质量差,与当下工作节奏太快脱不开关系,还与没有安排好工作、生活和睡眠之间的关系有关,很多年轻人睡得晚一般都在玩手机、看视频、打游戏等。
人们对睡眠认识不足
目前,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庞大,但是人们对于睡眠障碍的认识还很不足。什么样的情况是睡眠障碍呢?刘宏斌说,入眠30分钟以上仍然无法入睡,或者每夜觉醒两次以上,早醒后再入睡困难,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睡眠浅、多梦,次日头昏脑涨、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甚至心慌气短,这些都是睡眠障碍的表现。长期睡眠障碍下去会免疫力低下,过敏体质都和睡眠障碍有关系,睡眠不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使生活质量下降。
很多人不懂得睡眠基本知识,认为每天只要睡够6-8小时就是健康的,事实上健康睡眠不只取决于睡多久,还取决于什么时间睡。刘宏斌说:“比如,不少人喜欢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早晨八九点钟起来。虽然也是睡了6个小时,但是和早睡早起的效果却并不一样。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人应该处在深睡眠的状态,哪怕早早起床开始工作,对身体的危害也是最低的。”
养成好习惯睡出健康
影响睡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心理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想改善睡眠,心境平和是关键。同时,生活要规律、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姿要正确;睡前要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养成运动习惯,这样,入睡才更容易。”刘宏斌说。
刘宏斌建议,要想有个好睡眠,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维持规则的睡眠作息,每日按时上床入睡及起床。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过三十分钟仍然睡不着,就起床做些温和的活动,直到想睡了再上床。睡前可用温热水洗脚,以改善血液循环。用适当室温、灯光、少噪音及舒适床垫,维持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使用床或卧房为其它活动的场所,如看电视、打电话、讨论事情。晚餐后禁喝咖啡、茶、可乐、酒及抽烟。为了避免夜间频尿而起床上厕所,影响到睡眠,最好晚餐后少喝水及饮料。睡前的小点心有助睡眠,然而不宜吃太饱。每日应规律运动,睡前宜做温和及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泡热水澡、肌肉松弛及呼吸运动,切忌睡前两小时进行剧烈活动。每日应有规律及充满活力的生活,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刘宏斌也提醒市民,如果出现3个月以上的长期、持续失眠,会影响身体状况,建议到睡眠门诊进行就医,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