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齐齐哈尔日报》记者针对自闭症话题对我院心理门诊医生进行采访,请看报道。

原文如下: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消除对自闭症患儿的歧视、偏见和排斥。
今天是第14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什么是自闭症?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帮助自闭症患儿呢?一起听听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的专家是怎么解答的。
孩子得了自闭症是我没教养好吗?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以后,很多父母会有自责的情绪,总怀疑是不是自己在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上犯了什么错误。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丁继红说,自闭症不是因父母教养不当,它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事实上,自闭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孤僻、内向,它不是一个心理问题,而是由于大脑异常导致的发育障碍,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生理疾病。
人们对这个疾病的早期认知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美国医生莱奥·坎纳首次提出自闭症。他发现有的孩子欠缺和其他人的情感接触,而且在语言发育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异常。孩子的行为上也有异常和刻板,那个时候人们认为自闭症可能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认识到这个疾病是神经发育的障碍,比如说是大脑发育异常导致的,
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
“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自闭症的病因到底是什么?”相信这是困扰很多自闭症儿童家长许久的问题。
丁继红说,到目前为止,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很多研究表明自闭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以下几个原因可能会与自闭症的发生有一些关系,比如遗传因素、孕期的感染、一些药物的应用、酒精类的应用可能会导致自闭症的发生。
人们形容自闭症儿童为“星星的孩子”,因为得了自闭症的孩子有眼睛却不能与你对视,有嘴巴却不能与你交流,有耳朵却又常对你充耳不闻。他们就像是漆黑夜空里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在另一个我们无法走进的世界……
他们的主要表现就是对他人不感兴趣,不愿与人对视,没有跟其他人交流的能力,也没有理解别人情绪和情感的能力,而且对于家长也没有依恋,面对生人也没有紧张感。
自闭症的孩子在发育上也有明显的障碍,这往往就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自闭症的孩子说话比同龄的孩子晚很多,即使说话言语也非常少,而且有些话的语言我们也听不懂,可能是孩子在自顾自的说一些他自创的言语,医学界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而且他在说话的时候不会在意别人有没有关注他,有没有倾听,也不会在意别人在说什么话题。
除此之外,患儿的行为还有兴趣也表现出很多的异常。比如说一般的孩子喜欢玩玩具、看动画片,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特别的喜好,例如撕纸。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
正常的孩子,即便是在不会说话的年龄,也会通过表情、眼神、动作与外界进行交流。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6个月后,在听力正常的情况下,对家长的呼唤没有反应,逗他却不会笑,孩子不跟家长进行眼神上的沟通;周岁的时候没有咿呀学语的表现,而且对别人呼叫他的名字没有反应;两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可能还不会说完整的语句;再大一些,发现孩子不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儿,而且不会角色扮演,不会分享等等这些表现,孩子就可能患有自闭症。家长应及时带着孩子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
但是,家长们也不要因为孩子说话晚或是说话少这一个症状就很紧张,觉得孩子是自闭症了。自闭症是一个广泛的反应障碍,也就是说他的言语、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异常,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家长们要及早重视起来。
如何帮助自闭症患儿?
自闭症虽然说目前还不能治愈,但是及早的的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是有极大的好处的,用一句话来概括自闭症的治疗就是“医学的终止和教育的开始”。意思是说,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来治疗这个疾病,但是及早的进行教育和训练,能最大程度的改善预后。
研究发现,在3到6岁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可塑性最强,在这个阶段进行干预可以极大地改善预后效果。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康复治疗依然会取得效果,家长们不要觉得错过这个年龄段孩子就没有希望了。虽然疾病可能伴随终身,但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们的社会化技能、语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善。
如果怀疑孩子得了自闭症,应尽早带孩子去找专业医生做诊断,确诊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治疗自闭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
在中国,自闭症的发病率约为1%,自闭症儿童数量约为1000万。目前,自闭症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甚至致残的最常见疾病。请大家力所能及地帮助自闭症人士融入社会生活,为孤独症人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减少障碍,从而帮助自闭症群体创造一个就学、就业、就医、出行、社区生活无障碍,更加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齐齐哈尔日报》记者 刘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