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附三】俯卧位通气助高龄患者转危为安

近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开展院内首例俯卧位通气技术,及时救治一位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不张的患者。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齐医附属三院在疑难危重抢救技术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向齐医附属三院重症医学科了解到,不久前,一位86岁高龄的女性患者来齐医附属三院就医,因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心肺功能极差,入院后被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血容量不足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肺炎、肺性脑病,每一项诊断都非常危重。通过肺CT检查显示,患者双侧胸腔积液伴压缩性肺不张,遵医嘱给予翻身、扣背、咳痰机咳痰、间断膨肺未见好转,并于2021年12月末开始对患者每日俯卧位通气16个小时。俯卧位能解除肺对背侧肺组织的压迫,促使背侧萎陷肺泡扩张,而且转为俯卧位通气后胸骨承担心脏重量,也解除了心脏对肺的部分压迫,有利于肺的复张。经过后期对患者复查肺CT显示,之前的肺不张已全部复张,肺功能也逐渐恢复。

俯卧位通气是目前重症医学领域针对ARDS等严重肺部疾患改善通气状态、纠正低氧、促进肺复张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重症患者受损的重要器官就是肺脏,为了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俯卧位成为湖北新冠肺炎救治病房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的有效卧位。在支援湖北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及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齐医附属三院抗疫医疗队成功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救治效果显著,最终患者转危为安。据齐医附属三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齐姗姗介绍,重症医学科在病房里首次开展俯卧位通气姿势,患者除了有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外,身上还有胃管、尿管、深静脉置管等,同时患者身上还连接了心电图、测血压袖带、血氧探头,翻身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这些管路,翻过来后还要固定好患者头部位置,防止气管插管弯折,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还要给身体受压部位垫软枕,防止皮肤压迫损伤。因为患者管路多,难度较大,这种治疗方法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为保证俯卧位过程中患者“从头到脚”的安全性,七八个医护人员在患者床旁,经过努力,患者顺利改变了俯卧位姿势,一气呵成,成功完成院内首例俯卧位通气。

齐医附属三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先后开展多项专科护理新技术,如主动脉球囊反搏运行监测、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咳痰机咳痰技术、俯卧位通气等,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继续开展新项目,不断提高科室技术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1月12日,《鹤城晚报》记者对我院重症医学科开展的俯卧位通气技术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