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医者说】孤独症就是性格内向吗?

2022年4月2日是第15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口号是聚焦孤独症服务,构建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什么是孤独症?孤独症就是性格内向吗?孤独症有哪些表现......下面就跟随我院心理科副主任丁继红一起来学习孤独症的相关科普知识,了解孤独症。

孤独症不是性格内向,从医学的角度讲,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3岁前能被家长发现。人们对于儿童孤独症的认识最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最早报道了11个儿童,他们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言语发育的显著异常、怪异的重复性的行为。八十年代,人们对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了全新阶段。逐步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病因不确定,但是某些危险因素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比如遗传、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免疫和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丙戊酸盐类药物及酗酒)的刺激。

自闭症儿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来自星星的孩子。来自星星,也就是不同世界的。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是害羞也不是内向,而是不具备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能力,不能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在正常婴幼发育过程中,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赖关系,当父母回来时有愉快的表情、抱他时则伸出双手表示出期待的姿势。孤独症患儿往往在婴儿期就可能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的眼-眼对视,缺乏面部表情,父母离开时,没有任何的依恋;父母回来时没有愉快的表情和迎接的姿势;当他痛苦或烦恼时不会向父母表达以寻求帮助;对人态度冷淡,对别人的呼唤不理不睬;别人碰他或拉他,则主动躲开或挣脱走;当他害怕时也不会寻求保护。与孤独症儿童近距离接触时,你会发现,这些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眼神飘忽不定,从不正眼看你一回,很难与你实现交流。由于不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不理也不看。再大一点,三、四岁的正常孩子会很喜欢跟小朋友接触,看人家会很想加入进去。可是孤独症孩子,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人际障碍,就是他好像对小朋友没有兴趣。

其次,语言的发育异常也是比较明显的症状,通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患儿讲话往往比别人晚很多,而且所讲内容少,可能连三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不会用语言表达要求,或者极为有限的言语。言语内容也常常是异常的,经常自顾自的说话,毫不在意对方听与不听。也不顾及别人谈话的主题。不会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有的患儿会让人感觉不知所云。有时还会模仿别人的言语,或刻板的重复自造的言语。患儿有时候会尖叫,或者发出别人不能理解的话。也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且大多数不会应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常以哭闹或者尖叫来表示他们的需要。

再有一个特征性症状就是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患儿有不寻常的兴趣及游戏方式,比如对某种物品的迷恋(旧的玩偶),对物品非主要特性的兴趣(不允许更换新的玩偶)。对环境要求固定不变(吃同样的食物,走同样的路线,物品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刻板重复的行为或特殊的动作姿势(旋转、转圈、踮脚走路、倒走、手置于胸前凝视、手部有奇特的动作、撞击、摇摆以及自伤自残等)。

此外,有的患儿过度敏感或迟钝,四肢绵软无力,动作笨拙。约四分之三的患儿有智力缺损。有些患儿一度有特殊能力如超常的记忆、计算、日期推算、识字能力等,不要误认为是神童或有特异功能。

孤独症儿童的异常早期即可出现,在三岁前发现并进行教育训练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病情。建议家长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下表现时,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1.孩子4-5个月的时候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

2.孩子6个月以后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

3.孩子周岁时听力没问题情况下,喊其名字不理睬。且不能发出咿呀等声音。不会张开双臂让爸妈抱,爸妈抱时没有高兴感觉甚至拒绝。

4.孩子大概一岁半时候不会叫爸爸、妈妈,或者不会说任何一个字或词。

5.两岁左右时还没有想象(扮演)游戏,且不能说出词语,兴趣刻板、单一。

6.3岁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不会说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