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落实齐齐哈尔医学院下发的《开展2022年附属医院平行病历书写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打造人文科室、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日前,我院成功举办了平行病历竞赛。通过医护人员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他们积极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探索疾病背后的故事,细致入微的开展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生活意义重构,让医学人文更有深度和广度。4月13日起,我院将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平行病历赏析】专栏,对获奖的优秀平行病历进行展示,与您一起分享医患之间的真实故事,共同体会讲述者的医路历程与感悟,点亮人文之光,传递医学温情。
今日推送我院平行病历竞赛一等奖获奖作品:
不负韶华,青春无悔
—— 心血管内二科 刘灿君
早7点30分,我提前到岗,换好白服准备新一天的工作,就在交接班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老年女性,80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0多次,反复晕厥,急诊已经简单处理,立刻收入院进一步治疗。”话语虽短,病情却极其危重。立刻准备床位,进行抢救……
是的,这就是我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三分钟过后,走廊里传来推车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病患被快速推进抢救病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一位耄耋老人,岁月的沧桑在她消瘦的脸上刻满了沟壑,矮小的身材,让她显得更加虚弱。心电监护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6次/分,因为心率太慢,老人反复晕厥,为了明确病因,我们给她安排了冠脉造影检查,虽然有冠脉严重狭窄,但是经过主任及医生严谨的病例讨论考虑冠脉狭窄与心率缓慢并不相关,为了解决老人晕厥的问题,最终,我们决定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
考虑患者年龄大,病情重,手术风险高于常人,患者家属对此表示担忧,最终还是同意了手术。然而,她的手术并不那样顺利。手术过程中,寻找最佳起搏位点就费了一番周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完成了手术,回到病房。作为术者的我,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可没想到,还没到一个小时的功夫,病房突然传来喊叫,“大夫、大夫……”原来是老人刚要排便,翻身一使劲,立马又晕了过去。
我迅速跑到病房,心电监护间歇三度,对一个术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电极脱落了。当时,我的内心一颤,立即让护士把升心率的药物用上,然后观察一会儿,老人醒过来了。我松了一口气,快速地思索着“怎么交代?电极掉了,肯定需要重新调整电极,重新上台手术,也许与患者本身心肌问题有关,也许与活动幅度过大有关,然而,家属会理解吗?会不会觉得是你的手术根本就没做好,会不会因为不再信任我而拒绝再次上台手术……”一系列的纠结让我的心里打起鼓。简单和孙主任汇报情况,孙主任斩钉截铁的说,“时间就是生命,救人要紧”。
有了主任的支持,我直接和家属说明情况,必须重新上台手术,重新调整电极,这个是救老人的唯一途径,是的,本以为会等来家属的狂风骤雨,然而却让我意外的是,他们没有质疑我。儿子说:“大夫,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极力配合,只要能救我妈就行”。如此的信任,如此的期盼,让我倍感压力。脑海里想着“我一定要做好,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第二次手术很成功,老人的心率一直稳稳的维持在60次/分。患者一周左右就恢复的不错了,也能下地活动了。在病房,她看见我都会亲切地叫道,“孩子,谢谢你救了我,真心感谢你”。听到这时,我心里甜滋滋的,也许,这就是医生最幸福的时刻吧!
然而,这次相遇,让我和这位奶奶结下不解之缘。
出院刚一个月,老人又被120送进我的病房,患者晕厥再次发作,心理咯噔一下,心想:“不会电极又掉了吧?不能啊,一个月应该和心肌长在一起了。”一看到病人,我就明白了,因为上一次的事情,老人出院后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不敢出门,不敢活动,甚至不敢咳嗽,就怕电极脱落。而心电监护满屏的室速,这可是要命的心律失常,我们想尽办法用药压制心律失常发作,然而,事与愿违,恶性心律失常诱发急性左心衰,导致血氧,血压极速下降,立即予以气管插管然后转入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看着瘦骨嶙峋的老伴等待ICU的门外,焦急地踱来踱去,满眼泛着泪光,嘴里不停地念叨,“你可要挺过来呀,你可要挺过来呀!”他徐徐地在口袋里摸索着什么,一张照片,拿给我看。“这是我和老伴前两天刚刚拍的婚纱照,是钻石婚(结婚60周年),我还想等再过十年还要照一次呢!” 我看着照片,心里一阵酸楚,禁不住潸然泪下。

病人转到重症监护,我本可以不用操心,但是心里总是有个结在那里,当晚夜班时我还是情不自禁去重症监护看望,刚一走进去就看着医生护士用除颤仪对老人电击,一次,两次……,医生焦急地说,“从接班到现在都除颤二十多次了,我看肯定不行了。”护士说,“她的情绪太不稳定了,一直挣扎,多少镇静药都镇不住她。”我快速走到床旁,看着她挣扎的表情,似乎读懂了什么,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和底气,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凑到她的耳旁说:“你要坚持住,我一定想办法救你,让你离开这里和你老伴团聚,你要听话,等我。”她真的听懂了,情绪稳定了许多。然而,面对如此重的病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ICU已经把能用的都用了,我的脑袋里快速旋转,寻找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什么无效?肯定病因没找对,或者隐藏着什么问题没有发现。瞬间,“交感风暴 ”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贝塔受体阻滞剂有效,但是,注射剂型很久都没有药了,我当时发动了所有的医院朋友,寻找着这种药物,我搜遍全市各家大小医院,苍天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了四十多支艾司洛尔注射液,当我让患者的儿子挨家医院去取药的时候,一位七尺男儿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刘大夫,我们全家人感谢你,不管我母亲能不能度过难关,我都记你一辈子的恩德!”药物问题解决了,我又给起搏器工程师打电话,连夜拿着程控仪从哈尔滨赶过来,经过近二十多次的除颤,要检查机器是否有损伤。起搏器超速抑制是可以抑制室速的发生,不管是否有效,也要尝试。双管齐下,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患者病情终于稳定了,再次从死神的手里抢回了一条生命。在那一刻,莫名的成就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我和我韩奶奶的故事。
今后的日子里,每当老人不舒服时,都会来我这儿住几天,每次见面时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孩子,我的宝贝,我想你了。”
青春令人羡慕,青春让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踌躇满志。而医者的青春,是奉献,是责任,更是担当。因为韩奶奶的故事,让我感动,因为那种被需要,被信任,被肯定的瞬间,我是最幸福的。也让我懂得了只要你努力,你坚持,就会迎来春天。一名优秀的医者,当不负青春,砥砺前行。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但行前路,不负韶华!
作者介绍

刘灿君
中共党员 心血管内二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在重症顽固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心内科危重症抢救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专攻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起搏器术后程控,各种心律失常的诊疗及术前评估。
学术地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心血管协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心血管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血管与腔内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