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医者说】糖尿病患者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及疾病控制?

近日来,在当前新冠病毒传播力、隐秘性都很强的背景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封控时,也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居家环境下,实行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来说尤为重要。

1. “适量囤货”

(1)以防备毫无征兆出现封控隔离,无论何时,药不能停,一旦断药,甚至出现危险的急性并发症,所以在药物方面,建议有需求的糖友们,增加日常所使用的药物储备量,不过要注意说明书上的要求及有效期,注意保存方式阴凉或者冷藏保存,切不可高温或者冷冻,这样可能会导致药物提前失效。

(2)很多糖友光顾着买药,却忘了配套的耗材。配套血糖仪的血糖试纸、采血针、胰岛素笔、一次性注射针头、酒精面巾等等,都要配齐足够的用量。

(3)如果有糖尿病足、溃疡、创口的糖友,也要遵医嘱,备好碘伏、双氯水或者外用软膏、纱布、敷贴等药物和耗材。

2. 居家防疫期间,调整饮食方案,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糖尿病患者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在控制总热量的情况下调整饮食结构,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预防临时指第二十七(糖尿病篇)》的提示,建议糖尿病患者每餐定时定量,每餐主食200-400g,每餐蔬菜300-500g,肉类以鱼禽为主,每餐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3. 规律作息,不要因隔离而导致作息不规律、昼夜颠倒。在家的时候需要增加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的锻炼,保障中等强度,每周三-五次,每次不低于20分钟,同时运动方式可选择太极拳、跳绳、原地跑和有氧操,按时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

4.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危重情况时,要及时拨打紧急救助电话,不要迟疑。

5. 出门要做好防护,一定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非必要不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室内勤通风,出现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时,一定及时就诊;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减少社会活动如聚餐、外出娱乐等,减少接触人群,降低感染风险,符合接种条件的,尽早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

糖尿病患者作为疫情期间的易感人群,所面临的自身防护任务更为严峻。让我们一起共同面对这“甜蜜的负担”。

科室简介

我院内分泌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内分泌科是市级重点专科。科室拥有一支具有专业技术较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医疗护理团队,集教学、科研、临床于一体,近年完成了数十项临床研究及多项教学科研。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卫生厅及市科技局指令性和指导性科研多项。发表Sci文章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多篇。目前科室固定床位60张,年收治病人2000余人。

科室拥有持续动态血糖监测(CGM)系统,全天有288个血糖记录,也被称为血糖“Holter”机的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最新iPro2 专业型回顾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722胰岛素泵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及动态血糖监测报告管理系统、皮下胰岛素泵、静脉微量泵、双下肢血流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糖尿病治疗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先进设备。

李敏  内分泌一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2012-2013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进修

2019-2020美国FOXCHASE CANCER CENTER 访学,主要研究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内分泌腺体功能改变及相关诊治。

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内分泌与代谢性病专业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擅长对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治,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精细调糖有独到经验。对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诊治也积累较丰富经验。对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痛风等代谢疾病形成较系统的诊治方案。近年来主要研究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内分泌腺体功能改变及晚期并发症的诊治。

专科特色:内分泌腺体疾病,颅内肿瘤及肿瘤手术、放化疗治疗后的内分泌并发症的诊治。

糖尿病的诊治:分型诊断,并发症筛查,规范药物治疗。

甲状腺: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病因诊断及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骨质疏松的诊治。 

出诊时间:每周一 8:00-11:30  13:00-16:30 ;周六8:00-11:30

出诊地点:门诊综合楼三楼内分泌专家诊室

科室联系电话:0452--2697462  0452--269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