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哈南定点医院正式宣布圆满完成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任务,胜利封舱。而这里,就是此次我院援哈抗疫医疗队71名队员奋斗43个日夜的主战场。
3月23日,按照省卫健委部署和齐齐哈尔医学院党委要求,我院援哈抗疫医疗队71名勇士启程奔赴哈尔滨市支援抗疫工作。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院援哈抗疫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冉淑杰和护理组副组长齐姗姗带领50人的护理团队奋斗在抗疫一线,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积极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了巾帼力量。
不到两小时 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拥有90人的病区
作为此次我院援哈抗疫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冉淑杰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就深感责任重大。3月23日下午抵达哈尔滨驻地酒店后,她于当晚就紧急组织医疗队员进行院感培训和穿脱防护服考核。在护理组副组长齐姗姗的监督下,每名队员都进行了现场演示,并严格考核,规范细节。虽然这些穿脱流程已经操练过无数遍,但冉淑杰说:“保障队员的安全是开展救治工作的前提,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每一次培训、每一次操作,都在为实战做准备。
3月24日,医疗队领队、副院长杨钰,护理组组长冉淑杰和感控组组长张婉莹在哈医大杨红艳主任的带领下熟悉了整个病区的区域及功能划分。在了解病区布局及配套设施等实际情况后,冉淑杰意识到此次所有的病房设施和医疗物资都需要医疗队重新部署和落实。为确保工作流程顺畅无阻、工作任务分工合理,冉淑杰在与齐姗姗讨论后,凭借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迅速建立起医疗队组织架构,落实岗位职责,根据队员们的不同情况,挑选具有抗疫经验的业务骨干作为小组长,并设立穿脱间监督岗及感控消杀岗等岗位,以达到专人专责、各尽其能的效果。各个队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团结高效、有条不紊,以最快的速度顺利完成第一批患者的收治。
在尽快开展救治工作的同时,冉淑杰也时刻不忘坚守“零感染”底线,严格规范要求,完善制度流程。她与张婉莹时刻保持沟通,共同对全体队员多次进行感控培训,从每一个细节教起,重点环节反复强调,对特殊岗位单独组织培训,录制教学演示视频,与感控组共同制定穿、脱衣间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并粘贴上墙。在张婉莹的指导下,护理组专门制定了病区内出入院工作流程、出院消毒宣教、出院终末消毒流程、护理工作注意事项、保洁员工作内容流程及病区工作区域消毒内容流程,规定各消毒记录本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同时,建立“护理组长群”、“通道穿脱间群”、“消杀群”,用于各组队员沟通,保证信息顺畅,做到所有班次同质化。
身为护理团队的领头羊,冉淑杰任务多、责任重。她部署工作严谨细致,从组织队员进行培训考核到完成护理团队排班再到规范护理流程,都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执行,丝毫不懈怠。而齐姗姗也凡事亲力亲为,在关心全体护理队员起居的同时,还担任了病区护士长一职,每天都在固定班次准时进舱,以保证队员们在病区里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在冉淑杰和齐姗姗的统筹安排下,全体护理队员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并适应了病区情况,大家统一理念、统一行动,发挥出了附三护理团队的最大效能和作用,展现了附三人的风采。
穿上‘大白’ 就有一种救死扶伤的信念时刻激励着我”
刚进舱工作的那几天,冉淑杰的神经时常紧绷着。在驻地休息时,她几乎每隔半小时就会醒一次,即便设置了闹钟,也还是担心有队员遇到困难会得不到及时解决,心里装得满满的都是对队员的担忧和对患者的牵挂。

护理组组长冉淑杰(右二)、护理组副组长齐姗姗(左一)与哈医大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杨红艳(左二)、中医大二院护理部主任王馨(右一)在第一阶段病区内物表临采时合影
在奋战的43天时间里,为了更好地照顾患者,队员们常常身兼数职,他们既是贴心负责的“大白”,也是温暖有爱的“家人”。冉淑杰说:“在第一阶段,我院医疗队收治的患者以无症状及轻型为主。工作开始的前期,定点医院内没有保洁人员,队员们在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和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外,还要承担垃圾保洁转运、病区清洁消杀等工作,大家非常辛苦。”
除此之外,病区内儿童患者较多,这也是当时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面对这些没有家长陪同的孩子,队员们还要负责照顾患儿的饮食起居。为了能让队员们对重点病人的情况有更详细地了解,冉淑杰和齐姗姗在病区内住有儿童患者的病房门上安插了小红旗作为特殊标记,从而引起医护重视。
有着26年护理工作经验的冉淑杰,更能理解患者紧张无助的心情。她鼓励队员们对没有家长看管的患儿加强巡视,进行一对一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队员们总会把自己的水果和零食带给孩子们,还随时与患儿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倾尽全力帮助孩子解决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问题。“真的很心疼,只希望他们能赶快好转,回到自己爸爸妈妈身边。”冉淑杰说道。齐姗姗每天也坚持进舱,尽己所能,知患者所需,感患者所想,总能在患者需要她的时候挺身而出,用爱心鼓励他们坚定康复信念。同时,队员们乐观的态度和真诚的关心也感动了很多患者,他们都把队员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积极配合治疗,出院时还不舍地与队员们拍照留念。

患者与队员们合影留念
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顺利出院,这是冉淑杰和齐姗姗最有成就感的事。这份内心深处的喜悦不止来自于患者的日渐康复,也来自于能够亲眼目睹和见证护理团队的成长。我院医疗队全体队员以心为灯、待患如亲的护理态度和科学严谨、落实有力的感控细节也得到了指挥部、省卫健委和当地定点医院领导的赞扬与肯定。

各医疗队护理组组长与哈医大杨红艳主任合影留念
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 发挥榜样的力量
“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跟我说,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都可以,我一直都在。”相信所有护理队员都记得,每一次线上会议,冉淑杰都会说的这句话。
每天,冉淑杰都会接打百余通电话,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协调各项事宜。而齐姗姗则每日都主动进入病区,进行现场指挥调度。晚上,她们还要在驻地酒店复盘当日工作和完善制度流程,废寝忘食,工作到后半夜。还有哪项流程需要优化、还有哪项环节易出问题、物资是不是都备齐、队员们有没有身体不适……她们的付出也被队员们看在眼里,护理工作微信群中经常会出现她们提醒的话语,一声声温暖的问候和一句句贴心的叮嘱给了队员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工作压力和强度的增大,使不少队员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身体不适。队员们进入病区工作需要连续穿防护服4个小时以上,每次摘下手套,大家手上的皮肤都会被潮气捂得发白,脸被面屏压得变形,长期戴口罩,耳朵被勒出了压疮,疼得不敢碰……除此以外,由于此次支援时间较长,有的队员家里孩子小,会想妈妈;还有的队员家里有老人,身体不好,离家时间一长,难免惦念,这对队员们来说也是巨大考验。针对这些情况,领队、副院长杨钰安排队伍里的党员同志包保1-2名队员,定期进行关心和疏导。院领导得知队员的困难后,多次通过组织线上会议、视频座谈会、微信群等多种形式鼓励队员。还有的队员妈妈住院了、孩子发烧了,医院领导听说后,亲自到家里慰问,医院的关怀温暖了队员们的心。队员来时都穿着棉衣,指挥部领导多次协调,为队员买来了单衣,解决了队员的困扰。
在冉淑杰和齐姗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和学院、医院领导的关怀下,队员们互相鼓励、互相照顾、尽职尽责、顺利地完成了每班次的任务,再难、再险也没有一个人产生过退缩的想法。因为大家知道,在这种危难时刻,患者依赖他们,龙江人民需要他们,国家需要他们!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力量,我是平凡的,但我希望自己能发挥自己全部的光和热。”正如齐姗姗所说,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每个平凡的岗位都是伟大的,这种力量不仅感染着队员,也为她年幼的儿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这是她第二次参与抗疫支援任务了,2020年儿子生日那天,她正奋战在支援武汉疫情的第一线。“当然很想儿子,但我不止是一位母亲,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护士。”她说道。今年的母亲节来临之际,齐姗姗也正在哈尔滨参与抗疫任务,家中上小学的儿子在班主任的陪同下,与她进行了视频连线。视频中,儿子亲手制作的一张贺卡,道尽了对母亲的祝福和想念,相信她的儿子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位“英雄”母亲而感到骄傲。

护理组副组长齐姗姗与领队、副院长杨钰合影

医者仁心,丹心厚载。面对疫情,我院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甘于奉献、勇往直前。目前,我院援哈抗疫医疗队71名白衣战士在历经43天的奋战后,终以“零感染”成绩圆满完成支援哈南定点医院整建制接管病区的重任,载誉归来。什么是白衣天使?我院医疗队护理队员们是这样回答的:“这身白衣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正是这份责任与使命,让我成为了救死扶伤的天使。”在并肩抗疫的战场上,榜样的力量时刻激励你我。我们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不仅是当下,也将是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