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直肠癌的治疗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我院普外三科(肿瘤外科)邵学谦主任及其团队成功突破这一难关,为一位肿瘤距离肛门仅5厘米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了精准“保肛”手术,让患者重燃生活希望。
66岁的李先生(化名)因排便习惯改变伴腹泻排柏油样便半年于外院就诊。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发现患者的肿瘤标记物指标较高,提示胃肠道来源可能性较大,高度提示消化道恶性肿瘤存在。随后的电子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2.5-10cm处环周肿物生长,并行病理检查提示直肠中分化腺癌,在我院肿瘤二科行规律化疗4个周期。
近日,患者再次入院复查,电子肠镜提示肿瘤缩小,距肛门5cm,但肿瘤仍环周生长,内径较前减小,患者梗阻症状已形成。面对这一诊断,普外三科(肿瘤外科)邵学谦主任及其团队并未退缩。他们决定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生存质量——实施保肛手术。
保肛手术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切除肿瘤,延长患者生命,更能保留患者正常的排便功能,极大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邵学谦主任团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术前评估,综合患者的病情、身体条件以及各项检查指标,最终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手术方案——“腹腔镜辅助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完全经腹入路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这一方案不仅能精准切除肿瘤,还能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
邵学谦主任(右)及其团队手术中
手术当天,在邵学谦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成功保肛。术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患者逐渐开始排气、排便,病情稳定向好。如今,患者已能正常饮食及排便,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表示了感谢。
【相关链接】
低位直肠癌能否行保肛手术是个复杂的临床决策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决定。肿瘤位置、大小、侵犯程度、分化程度以及肛门功能等都是关键因素。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虽然难度大,但并非不可能。邵学谦主任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精准的手术方案和多学科协作,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望实现保肛和保命的双重目标。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我院普外三科(肿瘤外科)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领域的高超技术水平,也为更多类似患者带来了希望。他提醒广大群众,预防直肠癌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重视胃肠镜检查。建议40岁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45岁后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对于有胃肠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最好从35岁开始进行相关筛查。一旦出现便血、肛门疼痛、排便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普外三科(肿瘤外科)电话:2120742、2120193
(撰稿:普外三科 庞锐 编辑:宣传科 林然 审核:普外三科 邵学谦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